银行业观察|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新特征与策略研究

2022-05-14 22:09:00 首页 > 银行 中银研究

  在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背景下,社会财富、居民财富得到不断积累,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需求不断升级。优质的财富管理业务能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管理需求,帮助客户实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等财富保值增值需求。供需双振背景下,需要加强对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关注。

  一、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背景与意义

  (一)财富管理的概念与背景

  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的核心是为客户打造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等目的。财富管理不仅帮助客户管理金融资产,提供投资理财、风险管理、保险养老等资产管理业务,也包括帮助客户融资等债务管理业务,以及现金储蓄管理等流动性管理业务,是提供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全球化交易和配置需求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推动社会财富总规模快速积累,财富管理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需求日益旺盛。2021年,我国GDP已达114万亿元,同比增速8.1%;人均GDP已达80976元,创历史新高。一方面,我国社会积累的总财富不断增加。当前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社会财富总规模仅次于美国。2000年,我国社会总财富规模仅有5万亿美元,仅占全球总财富的4.56%,2010年便已超过了日本跃居全球第二;2020年,我国总财富规模已达74.88万亿美元,占全球财富比重已达17.9%,美国占30.2%。

银行业观察|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新特征与策略研究

  另一方面,我国居民的个人财富显著增加。2019年,我国国家总资产1655.6万亿元,其中居民部门总资产达574.96万亿元;而2009年居民总资产仅有154.49万亿元,十年翻涨近三倍。就居民部门来说,其家庭资产主要用于消费、投资和储蓄。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的可投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8年,我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总体规模仅有37.8万亿元,至2020年已达241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二)推进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社会总财富与居民财富已不断积累的背景下,推进财富管理市场发展壮大十分重要。当前我国财富管理发展处于重要的机遇期,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化,资本市场逐渐成熟、壮大,为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性机遇。另一方面,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拥有庞大的需求群体,业务成长空间与待开发潜力巨大。

  进一步看,推进财富管理市场发展对我国居民、金融机构乃至国家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从居民来看,提高对财富管理的重视程度才能更好的实现家庭财富在安全基础上的保值与增值。从金融机构来看,提升财富管理服务与财富管理专业技能,有利于更好的服务客户需求。从国家层面来说,推动财富金融发展对经济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重大:一是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改善国民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二是助力经济与社会改革,对实现社保体制有效改革等意义重大;三是有利于金融资源调配,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二、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新特征与市场结构

  (一)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新特征

  第一,金融资产配置占比增加,房地产配资占比降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居民家庭财富对房地产等实物资产的投资配置比例偏高,对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偏低(表1)。房地产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兑现能力较低,且一旦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便会导致较强的风险破坏性。因此,降低社会财富对房地产资产的配置占比,提高社会财富对金融资产的配置占比,不仅有利于财富更好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改善金融市场的结构,降低金融市场风险。

银行业观察|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新特征与策略研究

  近年来,随着房住不炒等政策有序推进与积极的预期引导,一方面居民财富对房地产资产的配置比例已不断降低(图2),另一方面我国居民财富投向金融资产的占比不断提升(图3)。2000年至2019年,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占比已由43.1%升至56.5%;居民住房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已由52.3%降至40.4%。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财富市场的资产配置结构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2020年,美国居民持有金融资产占比在70%左右,配置在房地产资产的占比仅有24.8%。

银行业观察|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新特征与策略研究

  第二,投资观念日益成熟,权益类资产配置增加。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成熟的背景下,我国居民的财富结构和财富管理需求也逐步产生了变化。对股权类需求更高,理财种类也更加多元化。近年来,股票基金类产品的财富配资比例已大大提升(图4)。2000年,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近六成是以通货与存款储蓄形式持有,无风险债券持有近一成,对基金、保险理财的资产配置不足百分之三。2019年,我国居民在股权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已占到金融资产的52.4%,占总资产的30%;基金、保险类产品升至金融资产的10%,占总资产的5.6%;存款与通货已降至金融资产的36.4%,占总资产的20.6%。

  参考发达经济体的财富配置结构,股权、基金、保险类金融资产配置占主要地位。2019年美国居民持有存款与通货仅占金融资产的12%,占总资产的8%;股票和投资基金占金融资产份额的49%;,占总资产的34%;保险、养老金等产品占金融资产的33%%,占总资产的23%。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完善叠加权益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的大环境下,我国居民资产配置有望逐步往金融资产转移,特别是要提高财富配置在保险与养老金等产品比重。

银行业观察|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新特征与策略研究

  第三,高净值人群资产规模提高,但境外资产配比不断增加。当前我国高净值群体财富存量增加显著,财富管理需求空间庞大。2010年,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个人)有50万人,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规模有15万亿元。至2020年,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已达84万亿元(图5),同比增长20%;高净值人群数量合计达262万人(超过100万美元的高净值人群已达528万),高净值人群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3209万元。按照当前增速测算,2025年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可达174万亿元。

银行业观察|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新特征与策略研究

  与此同时,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境外资产配比不断增加,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2019年,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境外资产配比为15%;2021年已增加至30%(图6)。研究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发现,高净值人群的财富配置需求往往不满足于单一产品与单一国别,而是具有较高的全球资产配置与国际化产品投资需求。据《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统计,2021年高净值人群的个人需求前五为:享受全球资产配置与专属高收益产品接入、及时参与全球新兴热点产品的投资、享受全球范围内的定制化资产配置组合、金融及财富管理市场热点信息

银行业观察|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新特征与策略研究

  第四,社会结构推动下财富传承与财富养老需求提升。在客户满足财富保值增值需求的基础上,未来财富创造的需求降低,财富传承的需求提升,且人口结构逐步老龄化,财富养老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提高。一方面,财富有效传承是高净值群体特别关心的问题,高净值群体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投资,希望将积累的财富有计划的传承给子孙后代;而家庭财富往往面临许多复杂风险因素(例如,经济波动、外部市场风险、家族治理与传承等),需借助专业机构量身定做长期规划方案,因此财富管理是保证财富合理有效的传承、流转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养老是财富储蓄的主要目的之一。随着老龄群体占比的增加,社会对养老财富管理的需求也将越来愈多,养老财富的占比也将越来越大。据统计,户主年龄为65岁及以上居民家庭投资银行理财、资管、信托产品的均值为23.9万元,是总体平均水平的1.4倍,占其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为34.8%,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水平,财富养老的市场空间广阔。

  (二)财富管理市场的从业机构与主要产品

  第一,我国财富管理的竞争格局走向多元化。当前我国许多金融机构都涉猎财富管理行业,具有较强的混业经营特征。不同机构的财富管理经营模块既有重合也各具特色,已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从业机构主要包括传统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图6),传统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第三方机构主要有凭借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等发展的蚂蚁财富、微信理财通等。

  从业务特色来看,商业银行及其集团子公司具有传统渠道优势、庞大客户群体和丰富金融资源。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是银行主要推广的财富管理业务。信托公司以服务高净值客户为主要目标,财富管理投资范围广、收益率较高,以中高风险的非标准化信托产品为主。证券公司在投融资两端的对接较为灵活,在衍生品、证券化产品上具有优势,产品风险波动率较高,也更加注重对投研团队的打造。基金公司的投资以二级市场为主,公募基金成长速度极快,在资管产品的销售渠道上对银行等机构的依赖性较强。保险公司的目标客群规模大,资金来源稳定,但客户目标往往比较明确的偏向保守收益产品。此外,蚂蚁财富等第三方机构大大推进了普惠型财富业务发展。例如,蚂蚁财富凭借移动互联网技术,塑造了低门槛、操作简单的理财模式,迅速在市场上争取到了大量的长尾客户群体(大众富裕阶层)。

银行业观察|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新特征与策略研究

  第二,财富产品端的资产管理业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财富机构的主要业务之一便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资产管理业务。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已愈加成熟,业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表2)。一方面,银行理财是最主要的财富资管产品。2018年我国“资管新规”出台,开始逐步引导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由保本保息向“净值化”转型(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的透明化与市场化,不再保本保息)。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生效,银行理财产品步入更加规范的“真净值化”时代。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由“资管新规”发布时的4万亿元压降至零;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26.96万亿元,占比达92.97%,与“资管新规”发布前相比增加了23.89万亿元;同业理财降至541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下降97.52%。另一方面,其他各类财富资管产品“百花齐放”。除了银行理财之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类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大都持续增长,尤其是公募基金、养老金、私募基金等。截至2021年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20.55万亿元,同比增长0.29%;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25.5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1%;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产品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7.81%。

银行业观察|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新特征与策略研究

  第三,与国外机构相比,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仍有提升空间。在国内,招商银行的财富金融业务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其财富管理业务贡献了盈利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2021年,招商银行对财富管理体系升级,提出“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调整财富组织架构成立“财富平台部”,致力构建以“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为核心的 3.0 模式,实现了多条线财富业务收入的协同增长。2021 年 1-9 月,招商银行的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增加了25.8%,资管收入同比增加了45.3%、托管收入同比增加了28.8%。

  当前国际上有许多顶尖的财富管理机构,全球一体化业务链条更成熟,产品服务和综合经营特色更胜一筹(表3)。以瑞银集团(UBS,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为例,其全球财富管理业务主要以为全球的高净值人群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建议和投资方案,服务范围包括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投资管理、遗产规划和企业融资建议等。UBS的资产管理业务尤其具有独特优势,形成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优质财富管理方案的有效支持(图7)。2021年,UBS的全球财富管理的投资资产规模已达3.3万亿美元,增长10%,实现净利息收入42.4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为1.21万亿美元,增长11%,实现税前利润10.3亿美元。

银行业观察|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新特征与策略研究

银行业观察|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新特征与策略研究

  三、我国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策略及相关建议

  (一)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策略

  商业银行在财富管理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我国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市场,因此银行财富管理在资金端有独特禀赋和更多金融资源上的优势。另一方面,银行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来说具有广泛的网点分布,且账户体系完整,风控体系成熟,零售与对公客户群基础良好,客户粘性强,也有利于财富管理业务开展。截至2021年6月,国内银行分支机构达22.7万个,是保险和券商网点的4倍以上。银行机构推进财富管理业务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在多元财富管理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

  一是积极锻造核心能力,把握差异化竞争优势。大财富管理时代,多元化竞争格局激烈,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资源和信息优势,不断增强银行财富管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服务客户的差异化产品需求。不断提升自我业务能力,增强财富管理产品的专业化,打造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提高财富服务模式的专业化。

  二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专业财富管理方案。随着居民理财投资风险观念的成熟,财富管理市场正在从“卖方销售”模式,逐步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型,银行要建立以服务客户观念为导向的顾问式销售思维,加强对权益类、标准化产品的投研学习,为客户提供符合需求的财富管理规划和资产配置服务。 财富管理时代需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寻找客户需求特点,并构建相应的财富配置方案,提升财富收益的同时,降低风险损失。

  三是提升国际化视野,打造综合化一站式服务。要充分利用集团一体化综合经营资源,提供全面一站式综合化服务,同时积极向优秀国外财富机构借鉴成功经验,全面提升全球化业务能力和竞争力,优化国际金融产品组合;防止高净值客户群向境外过度流失,积极为客户提供境内外一站式投资交易服务与覆盖境内外市场的综合金融服务。

  四是以AUM(资产管理规模)为核心,积极促进零售业务转型。财富管理业务具有轻资本、弱周期等优势特征,是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维持利润增长的重要板块。“买方投顾”模式下,财富业务的主要收费模式便是所管理的客户资产规模,因此AUM是提升管理费的核心驱动,AUM的资金蓄水池越大,所能赚取的管理费也越高,实现管理成本的降低与收益提高的“量价双赢”。

  五是利用好数字化技术支持和智能科技依托。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持金融产品管理,加快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金融机构提高财富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一方面,疫情背景下,数字化技术水平已成为赢得客户的关键要素。强化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加大科技系统架构的投研力度;依托数字技术力量支持,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全球各地的高净值人群提供及时的财经资讯、市场行情和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数字智能水平的提高能优化客户的服务体验。推进大数据采集、智能算法数字技术革新,挖掘深度用户行为信息,依据客户喜好程度推送合适财富理财产品;凭借数字技术优化金融产品的遴选程序,提高市场数据质量和系统分析平台的搭建,推动财富管理线上、线下业务有机结合。此外,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助力财富管理业务普惠性发展。数字技术依托下,财富管理产品的服务群体不再在高净值与超高净值客户,可更多向中等收入群体、大众长尾客户延伸,提高普惠型财富管理业务收益。

  六是注重财富管理业务开展的法律合规性。当前我国已更加重视利用法律法规对金融市场运行进行规范,大大降低了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例如,资管新规、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均对银行规范从事财富管理业务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推进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更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投研,保证从业的规范性。财富管理实现高收益需要强化对权益类和标准化产品的应用,应用权益类、标准化产品提高财富管理收益的同时,尤其要注意产品的合规性,不因贪图高收益而过度冒风险。

  (二)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望未来,我国社会财富将持续不断积累,居民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将逐渐发展壮大,高净值人群占比将不断增加,财富管理产品需求将更加旺盛多元,财富管理市场的成长空间潜力巨大。走好新格局下的财富管理之路,需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好财富管理大时代机遇。当前是推进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机遇期,房住不炒等政策下房地产市场逐步规范化,居民金融资产占比和财富管理需求也将不断提高,财富管理“供需双振”,协同推动“大财富管理”战略转型。要充分利用财富管理业务特色,保障社会财富有效保值增值,协同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优化与养老财富账户的升级。

  第二,强化提高国际化、综合化竞争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业务模式仍在探索,财富管理需求与金融市场产品供给的匹配度不足,未来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之上,发挥我国财富管理的自身优势,探索自身业务特色,将目标客户群放眼广大的全球财富市场,提高综合化国际化竞争实力,才能更好的实现财富营收与资产规模的双赢。

  第三,对数字技术的强化应用也要注重风险防控。数字化时代的高新科技有很强的便利性,但也存在高技术壁垒的不透明性。财富管理业务是客户信息高度集中的领域,汇聚了大量财富人群、高净值人群的资产负债情况、个人行为偏好等重要用户资料,因此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客户信息时,更要加强对客户数字信息的保密和维护。 强化对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降低客户数据信息泄露风险。

  第四,稳妥发展助力金融市场稳定。当前我国尤其注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发展,而随着财富管理在金融体系中的角色重要性不断增加,其对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展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财富管理业务往往具有较强的混业经营特征。大财富管理时代下,金融市场各模块之间的联动加强,金融产品组合的复杂程度增加,因此要及时梳理好业务链条,做好杠杆类产品的风险监测,助力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者:中国银行研究院 李佩珈、吴丹)

股票

MORE>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