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很多博主的回答,都是直接推荐股票。
列一长串的名字和代码,无脑粗暴地灌输给大家。
看起来简单直接,
但对于小白来说,为什么选这些公司,以及公司背后的行业逻辑,都不知道!
这样直接操作,就难免隔靴搔痒,无法驾驭。
整整两周时间整理出来的精华
不过你放心,今天,我就把自己多年混迹投研圈,翻阅无数行研报告,结合实地调研和自己思考,前后用,毫无保留地送给你。
包含所有主流赛道和里面的主要玩家。
哪些行业的成功率更高,
只要耐心看完,你就会知道未来它们的
有哪些主要玩家
在这些优质行业里,它们的又是什么。
就是在正确的方向聚焦,集中精力在这些优秀赛道里挑选出不超过5个主要玩家,并且坚定持有。
在价值投资越来越成为主流的时代,你反而不用花太多时间关注太多股票,你要做的,
这足够让你的财富迈上一个台阶。
你也会有很大概率击败机构投资者。就像最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说的:
OK,我们这就发车。文章很长,共1.4万字,干货很干,但全文没有多余的废话,请一定一定,耐心读完。
以下是棠棠目录:
第一部分:三大长牛行业
一、消费行业
1、食品饮料
2、美妆
3、家电
4、家居
5、餐饮
二、医药行业
1、创新药
2、中药
3、疫苗
4、医疗器械
5、研发外包
6、专科医疗
7、体外诊断
三、科技行业
1、新能源车
2、光伏
3、芯片
4、电子
5、军工
6、通信(5G)
7、计算机
8、传媒
9、游戏
第二部分:周期性行业
一、金融行业
1、保险股
2、银行股
3、证券公司
二、房地产行业
三、能源和材料
第三部分:高危的“雷区”行业
一、农业
二、公用事业
第四部分:选股的注意事项
一、公司再好,也要看价格
二、警惕估值过高的“抱团股”
三、挖掘细分赛道机会
在开始高能正文前,我们先聊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是好行业。
因为行业非常重要,它是公司生存的基础。
两个标准
好行业必须符合:
1)市场需求要足够大,而且能长久。
吃穿住行,生老病死,
不管经济好坏,人们都离不开这些才是永恒的“黄金赛道”。
2)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甚至是爆发式增长
公司未来的业绩
股价反应的永远是。如果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却不增长,那股价也没办法上去。
比如高速公路,看起来是个躺着收费的好生意,但每年的过路车辆就那么多,还不敢随意提价。那股价自然也不会上涨。
而在科技领域里,关键技术的突破,新产品的推出,往往能刺激人们的需求,获得爆发式增长,股价也会一飞冲天。
综合以上两点,你就很容易想明白,翻倍股往往会在三大领域出现:
消费,医药和科技
。
第一部分:三大长牛行业
一、消费行业
在很多老司机眼里,消费才是大A股真正的核心资产。
人们都离不开消费品
消费股的股价是真的坚挺,因为无论经济怎样,。
产品和销量
消费公司的投资逻辑也很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因素:。
产品包括质量和品牌,质量好,品牌响,价格自然就高,这是毛利率的来源。
销量则代表了这份毛利能被复制多少遍。
消费行业很广,可以拆解为三大类,具体可以看下面这张我总结的图。其中标红的领域,是大牛股出没地,值得重点关注。
1、白酒
白酒是天生的命好行业,毛利率高,每年闭着眼睛涨价,从来不愁销量。
哪怕一时间卖不出去,积压的库存不但不会坏掉,还TM能升值。
不过要注意的是,白酒也分档次,大致可以分为三档,不同档次的白酒有不同的投资逻辑。
一线白酒:
一线白酒是酒桌、送礼场合的硬通货,花多少钱都有人愿意买,根本不愁卖。
所以一线白酒业绩增长的逻辑是投资人最喜欢的“量价齐升”。
每年闭着眼睛涨价,还不断扩产。
贵州茅台:
高端白酒第一品牌,A股股王,“酱香型科技龙头”。
不过茅台酒的产量已经基本达了上限,茅台镇的窖池就那么多,之后只能靠提价来提升业绩。
五粮液:
“浓香型科技龙头”,深交所的股王。
泸州老窖:
稳坐高端白酒第三把交椅,国窖1573打响了新年提价的第一枪。
二线白酒
跟随一线白酒涨价
二线白酒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它有两个成长逻辑,一是,二是。
洋河股份:
江苏省内白酒龙头,加速布局全国。
山西汾酒:
清香型白酒第一品牌,山西省内白酒龙头,加速布局全国。
酒鬼酒:
馥郁香型白酒第一品牌,子品牌内参不断跻身高端品牌。
三线白酒
三线白酒走的是亲民路线,靠薄利多销,就看广告投入和渠道铺设给不给力。
顺鑫农业:
牛栏山二锅头通过大规模铺设渠道,已经成功超越红星二锅头,成为国民二锅头头牌。
老白干酒:
独有的老白干香型二锅头,在河北地区站稳脚跟。
2、乳制品
乳制品是人体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我国目前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只有亚洲平均水平的2/3,跟欧美相去甚远,所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乳制品具体可分为常温奶,低温奶,奶粉和奶酪。
常温奶
不容易坏,拼的是上游奶牛场资源和运输渠道。是绝对的霸主。
低温奶
添加的防腐剂少,更加新鲜,毛利率也更高,但有运输半径的限制,呈现出地域性。比如,就牢牢占据了长三角地区。
奶粉方面,中国飞鹤
是奶粉龙头,主要面向二三线城市,抓住宝妈们买贵就是买好的心理,卖出了比国外奶粉更高的毛利。
奶酪
是个增长很快的细分市场,奶酪渗透率正快速上升,抓住机遇,成为这个赛道的龙头。
3、休闲食品
随着消费升级,休闲食品的消费也越来越高,行业每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
桃李面包:
短保质期面包龙头
安琪酵母:
酵母是烘焙的必需添加剂,市场需求极大,而且行业对安全要求极高,构成了很高的壁垒,安琪酵母是行业寡头。
绝味食品、周黑鸭
:卤味界双雄,绝味走加盟路线,周黑鸭一开始走直营路线,市场并不认可,直到开始走加盟路线,加速扩张,股价才开始反弹。
洽洽食品、来伊份、盐津铺子:
主打瓜子的传统零食零售店。
三只松鼠、良品铺子:
零食界新秀,走互联网销售路线。良品铺子定位高端,三只松鼠更加亲民。
安井食品:
速冻食品龙头
农夫山泉:
凭借一句“大自然的搬运工”,农夫山泉成为了“水茅”,创始人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除了这些,可能有人会提到软饮料,比如奶茶。
但事实上,除了可口可乐和星巴克,绝大部分软饮料的生命周期太短,顾客口味变化太快。
大家现在只看到忙着开店的喜茶、奈雪,却完全忘了曾经能一年卖3亿杯的国民奶茶香飘飘。
4、调味品
“油、盐、酱、醋”是老百姓最基本的刚性需求。
调味品规模上涨了8倍,几乎是增速最快的领域
从邻国日本消费升级的20年经验来看,。
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同样增长迅速,而行业集中度又远低于日本,这也意味着行业龙头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
酱油龙头,酱油是调味品里最大的赛道,海天味业的市值曾超过万科 保利的总和。
恒顺醋业:
醋业龙头,醋是调味品里仅次于酱油的第二大赛道。
金龙鱼:
米面油龙头,米面油属于国计民生的产业,国家严格控价,毛利率比酱油低很多。
涪陵榨菜:
榨菜龙头,也被当成经济的反向指标
5、美妆
直男我很晚才理解,为什么美妆属于必需消费品。
不但是刚需,还迅速增长,其中最大的趋势,就是国货崛起。
完美日记:
依靠小红书和朋友圈迅速崛起的国货之光,出了几个爆款口红,主打性价比。
珀莱雅:
国产护肤品龙头之一,同样主打性价比,业绩增长较快。
丸美股份:
主打眼霜系列。
上海家化:
曾经国产美妆龙头,却陷入内耗。
6、家电
家电是个很大的消费赛道,而且中国企业很早就掌握了家电的全套技术。
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1、海外扩张,2、消费升级下的个性化需求井喷。
美的集团:
家电龙头,美的很早就走多元化和海外扩张的路线,市值上成功拉开跟格力的差距
格力集团:
空调龙头,创始人是大家都熟悉的国民铁娘子董明珠。格力的成功主要靠质量过硬和销售铁军,但目前在多元化和海外扩张上的进展并不顺利。
海尔智家:
冰箱、洗衣机龙头,成功开拓海外市场
小熊电器、苏泊尔、九阳股份:
小家电三巨头,受益于居民消费升级下喷涌的个性化需求。
老板电器:
厨电双雄之一
7、家居
虽然房地产发展已经缓和,但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肯在自己家花钱。
顾家家居:
软装设计龙头
索菲亚:
定制衣柜第一品牌
欧派家居:
橱柜龙头品牌
喜临门、梦百合:
床垫双雄,梦百合走记忆床垫路线,目前以出口为主
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
家居展示卖场龙头
8、餐饮
民以食为天,餐饮占据了我们消费的很大比重。
但餐饮却通常不是个好赛道。
因为众口难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
所以餐饮企业没办法大量复制,也就做不大。
但是有一个赛道很特殊,那就是火锅。
餐饮里的最大单品
火锅通过统一的食材和酱料,做到了标准化,又因为兼容所有食材,能满足任何人的需求,从而成为。
不过,头部的火锅公司都在香港上市。
比如服务制胜的海底捞,主打一人食的呷哺呷哺。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些细分消费赛道的玩家也很有爆发潜力。
中国中免:
免税绝对龙头,受益于疫情带来的海外购物回流,以及国民喷涌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成为全球免税龙头。
电子烟:
电子烟抢占传统烟的市场份额,已成为了世界范围里的趋势。
相比传统烟,电子烟没有二手烟问题,对人体伤害更小,味道更丰富,造型也更潮。
很多人认为电子烟会影响税收,所以受到了打压。但实际上,电子烟贡献的税率更高。
不过还是那个问题,好的电子烟公司都在海外上市。
思摩尔国际:
雾化电子烟代工龙头
华宝国际:
掌握加热不燃烧技术,雾化之外的另一种电子烟技术。
悦刻:
电子烟品牌龙头
以上就是消费品的主要赛道和玩家,不过随着消费升级,新的品类正不断创造出来,这是个永远有机会的赛道。
二、医药行业
人离不开生老病死,一旦自己身体有事了,会不计成本的花钱。
所以医药行业也是刚需,是永远的朝阳行业。而且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医药行业的潜力很大
投资医药行业要注意两个地方:
第一,部分医药细分领域有一定不确定性,
体现出科技行业的属性,比如创新药研发。
第二,医药受监管的影响比较大,
要注意政策带来影响。
第二,医药受监管的影响比较大,
要注意政策带来影响。
下面是我整理的医药行业图,同样,重点关注红色区域。
1、创新药
创新药领域经常出现爆款单品的现象,研发一个成功的大单品,加上专利的保护,足以养活一家几百上千亿市值的公司。
当然,也有用力过猛的,比如著名的吉利德公司,发明的丙肝神药彻底治愈了丙肝,结果病人没了,自己的生意也黄了。
正在研发中的药品和进度
看创新药企业,除了看它的成熟药品,还要重点关注,也就是业内俗称的管线,因为这些才是业绩增长的根本来源。
管线大概长这样。
恒瑞医药:
创新药龙头,肿瘤病和心血管病是创新药最大的市场,恒瑞是最大的抗肿瘤药生产商,主要针对胃癌、乳腺癌。
贝达药业:
深耕肺癌领域,在研药品数量非常多。
君实生物:
深耕鼻咽癌和肺癌领域,仍处于商业化早期。
中国生物制药、瀚森制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
抗肿瘤细分龙头,但都在港股上市。
华海药业、天宇股份:
心血管疾病原料药生产龙头。
人福医药:
麻醉剂绝对龙头。几年前有所膨胀,收购安全套厂家杰士邦,结果股价一落千丈。之后重新聚焦主业,股价迅速反弹。
杜蕾斯:
还是要摆正位置。
康弘药业:
眼科血管疾病细分赛道龙头
甘李药业:
治疗糖尿病类胰岛素的生产龙头
华东医药:
业务横跨创新药、医药流通和医美,但创新药能力一般。
复星医药:
业务较杂,靠投资收购覆盖了医药全产业,但都不精,后来研发成功淋巴瘤药品,开始受市场重视。
新和成:
这个严格来说并不是创新药,但它是维生素生产的龙头。
2、外包服务
创新药研发的成本越来越高,还有很高的失败概率。但研发和测试的过程却越来越标准化。
因此,很多创新药公司试图把研发试错的过程给外包出去,从而节省大量的成本。
这也就诞生了一个黄金赛道,外包服务。
跟卖铲子给挖金矿的人是一个道理,自己收取稳定的服务费,而且没有任何的风险。
随着专业度的提升,外包也越来越精细化,具体可分为研发外包(CRO)、生产外包(CMO)、定制研发生产外包(CDMO),这些都统称CXO。
药明康德:
综合性的医药研发外包龙头,覆盖CRO和CDMO领域。
康龙化成:
CRO行业龙头
泰格医药、昭衍新药:
临床前CRO行业龙头
药石科技:
药物分子砌块领域CRO龙头
凯莱英:
小分子制药CDMO行业龙头
药明生物:
大分子药物CDMO龙头
普洛药业:
专注CDMO领域
博腾股份:
CMO行业龙头
3、中药
围绕中药养生功能开发的周边消费品
中药股的投资逻辑比较特别,除了中药本身的价格提升,业绩增量主要来自。
片仔癀:
中药一哥,生产用于活血的国宝神药片仔癀,配方受国家保护,其中的野生麝香别人无法获得。片仔癀切入日化领域,面霜受很多年轻女性喜爱。
云南白药:
用于跌打肿痛活血的神药,它是国内最大的牙膏生产商,利润也主要来自牙膏。
4、疫苗
疫苗分为一类苗和二类苗,一类苗是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疫苗,比如卡介苗,乙肝疫苗。二类苗是自主选择性接种的,比如HPV(子宫颈肿瘤),流感疫苗。
一类苗的价格受政府限制,并且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二类苗没有限价,市场还未完全普及,潜力很大。
所以,疫苗股的主要看点在二类苗。
智飞生物:
靠独家代理HPV疫苗,成为疫苗一哥。
康泰生物:
肺炎和狂犬疫苗生产龙头
沃森生物:
主打肺炎疫苗和HPV疫苗,但前段时间有个神奇的操作,公司突然想把研发顺利的HPV疫苗低价卖给别人,引来无数基金经理骂娘。面对质疑,董秘爆出金句:
你可以质疑我们的管理能力,但不可以质疑我们的人品。
华兰生物:
血液制品龙头,切入流感疫苗领域。
顺便讲一讲COVID疫苗,其实我国的COVID疫苗生产不难,国家委托上面这几家都在生产,但由于出了免费接种的政策,反而打压了这几家的股价。
毕竟国家肯定是以很低的成本价采购。
5、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一直是医药业的热门领域,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药不如械”。
因为医药需要经历漫长的临床试验和审核,而器械相对而言比较容易。
但器械同样受政策影响比较大。最近的集中采购政策,就瞄准了昂贵的器械行业。
原本2万元的心脏支架,被硬生生杀到700元一套。
利润被扒干,股价自然也一起趴下。
不过,由于器械本身市场潜力很大,那些能进入集中采购范围的优质企业,还是能凭借薄利多销,挤走竞争对手,最终获得业绩增长。
迈瑞医疗:
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主要从事呼吸机、监护仪等生产,受益于COVID疫情。
健帆生物:
血液灌流器一家独大,由于尿毒症无法根治,患者对仪器有长时间的依赖。
乐普医疗、先健科技:
研发心血管可降解支架。
大博医疗、凯利泰:
骨科耗材龙头。
6、专科医疗
爱尔眼科:
眼科连锁龙头,恩,就是最近把大V眼睛治瞎的那个。但市场从这事情中发现,公司非常擅长推销高价服务,所以。。股价还是刚刚的。
欧普康视:
小时候不少人都戴过OK镜吧,角膜塑形龙头,市场渗透率还不高,还远未到达天花板。
通策医疗:
口腔连锁龙头。我们知道,种一颗牙动不动就是2万,再看一眼通策的财报,毛利率稳稳超过40%,牙科就是暴利啊。
锦欣生殖:
辅助生殖连锁龙头,别搞错了,人家是服务不孕不育者的,不是郑爽概念股。
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
医美三剑客,恩,科创板首富是搞玻尿酸的。
7、体外诊断
受疫情影响,体外诊断行业正迅速发展。
安图生物、迈克生物:
领先的体外检测设备供应商
金域医学、迪安诊断:
独立医学实验室龙头
艾德生物:
聚焦肿瘤检测
万孚生物:
涵盖妊娠检测、传染病检测、毒品检测等多领域。
集中采购制度
近年来,医疗行业受监管影响最大的,莫过于。
国家为了保护患者的利益,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采购,集中谈判,从而压低医药价格。
一次次灵魂砍价的过程,彻底扒掉了医药商利润的底裤。
也让相关医药公司股价大幅跳水。
当然,还有一部分公司,是不受集中采购政策影响的,而它们的股价也往往被错杀。
在这里,我特地整理了一份不受集中采购政策影响的医药公司。其中不少公司的股价已经在被错杀后开始反弹。
WOC,肉都送到你嘴边了,还不赶紧点个赞,收藏一下!
三、科技行业
说到科技行业,大家都会兴奋起来,因为它陡然向上的曲线真的很性感。
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
不过,投资科技行业要注意,大部分科技股表现性感的时间很短,。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
各领风骚三五年
毕竟产业周期不断更迭,科技股往往也是。
我就讲9个至少能看好10年以上的方向。
1、新能源车
未来20年里最大的机会
在很多专业投资人看来,新能源车是。
因为它相比传统车有太大的优势。
不但环保节能,而且体验感更好,悄无声息地完成了百米加速。
创造一个全新的消费场景
最重要的是,电动车的智能化更高,可以。
在自动驾驶下,你可以在车里开会,看电影,睡觉,干任何事情,当然也可以“开车”。
如果你买了特斯拉股票,或者中国三大造车新势力的股票,那么你现在可以点个赞后出去了,因为你已经自由了。
中国掌握了新能源车中上游的大部分技术,
看好电动车行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跟芯片不一样。
这点很重要,这不但意味着不会被卡脖子,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能把利润留给自己,也留给广大A股股民。
新能源车产业链很长,上游材料,中游制造,下游整车厂,都有投资机会。
投资中上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术路线的变化,因为踩对和踩错是完全两个世界。
上游材料:
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锂,钴,镍),以及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液和隔膜。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
:锂矿龙头。其中,天齐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锂矿资源,但由于跨境收购的步子迈得太大,陷入了债务危机,不过到底是手里有矿,股价跌了一下就全涨回来了。
华友钴业、寒锐钴业:
世界钴矿龙头。不过要注意的是,电动车电池路线仍有变数,无钴电池可能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钴矿的确定性没有锂矿那么强。
当升科技、容百科技:
锂电池正极龙头
璞泰来:
锂电池负极龙头,进入LG化学、三星的供应链
天赐材料、新宙邦:
锂电池电解液龙头。我见过至少有2个私募基金经理,就靠这两个公司,在2020年获得了超过5倍的收益。
不过,电池正往固态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不再需要电解液。但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而且电解液龙头也已经开始通过投资和研发,做了提前布局。
恩捷股份:
隔膜龙头,同样,固态电池也不会有隔膜,恩捷股份也在寻求转型。
中游电池:
宁德时代:
正与LG化学激烈角逐全球动力电池的老大,国内动力电池无可争议的一哥。
公司技术投入非常坚定,虽然也付出代价,子公司接连爆炸,但无伤大局。
比亚迪:
研发出刀片电池,极大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也引爆了汉系列车的销量。
亿纬锂能、国轩高科:
动力电池生产巨头,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一起,常年霸占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前4名。
下游整车:
下游整车厂有很多,包括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汽车的转型。这里只列举在A股上市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
比亚迪:
比亚迪上面已经提过,它主要的营收还是来自整车销售,推出了好几个朝代系列,刚推出的汉系列纯电动车非常火爆。
上汽集团:
叫过滴滴的应该对满大街的荣威不陌生吧,上汽最近和阿里巴巴、浦东新区一起打造高端系列“智己汽车”。
长城汽车:
根据业界调研,出乎很多人意料,长城汽车目前是自动驾驶技术积累最好的公司。
三花智控:
电动车热控制供应商龙头。
特锐德:
充电桩龙头。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充电桩将取代加油站,成为真正的刚需。
2、光伏
光伏行业的投资逻辑和新能源车很像。
目前的1.7%上升到23%,是增长最快的领域
作为成本更低,更环保的发电方式,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光伏在未来社会中的发电占比会从。
目前,光伏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商业模式彻底跑通,不再像几年前那样需要大量补贴,更不会发生无锡尚德那样外国不补贴就只能破产倒闭的事故。
而且,中国企业同样在整条光伏产业链中拥有话语权。
光伏的产业链比较简单,从上到下可以分为
硅料——》硅片——》电池片——》发电组件——》电能传输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光伏发电技术目前还有路线之争,最大的争论有两个,一个是电池片环节,有PERC和HJT两种发电技术。
我们不用管这英文代表的意思,只要知道PERC是现在的主流技术,但能量转化效率已经达到上限。HJT技术的上限更高,但目前成本不低,业内正在努力降低成本。
另一个就是硅片尺寸之争,目前主流的是180寸大小硅片,但210寸大硅片正迅速崛起。
每次技术和标准路线选择的背后,都是胜利者的无上荣光和无数失败者的黯然退场。
所以,在投资时尽量选择多方下注的龙头。
上游原料和设备:
福莱特:
光伏玻璃生产龙头
福斯特:
光伏玻璃的背板和胶膜龙头
通威股份:
硅料和电池片生产双料龙头
隆基股份:
硅片生产龙头,并布局全产业链,成为光伏真正一哥
中环股份:
硅片生产龙头
捷佳纬创、迈为股份:
电池片制造核心设备龙头,往HJT方向大力布局
中游组件:
隆基股份:
全产业链布局,不解释
晶澳科技、天合光能:
光伏组件龙头
金辰股份:
组件设备龙头
下游传输:
锦浪科技、阳光电源、固德威:
逆变器龙头,光伏发出的是直流电,在运输时为减小损耗,需要转化为交流电,这就需要用到逆变器。
晶科科技:
光伏电站运营商龙头
3、芯片
上游设计,中游制造和下游封测
芯片产业链非常长,具体可分为三块。
看芯片产业要注意两点:
1、要明白中国到底哪部分薄弱,哪部分最有可能被突然卡脖子,导致股价的崩盘。
目前,中国比较弱的主要是中游制造领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更上游的生产设备被卡脖子。
恩,没错,我说的就是荷兰ASML的光刻机。
2、并不是每个应用都需要最顶尖的芯片,很多领域更看重稳定性和性价比,这也为广大厂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比如,2020年国内的芯片股业绩爆发,就是因为大家都过分关注高端芯片,没人扩充低端芯片产能,导致低端芯片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