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一季报出炉,哪些银行表现亮眼?

2024-06-01 09:15:24 首页 > 银行 金融时报

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营收同比增长4.4%,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同比增长4.3%、3.5%、9%和4.6%;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8.6%,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同比增长7.3%、9.4%、15.5%和13.5%。

  近期,上市银行陆续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业绩。总体来看,银行业克服疫情影响,经营效益较快提升,为全年业绩增长实现了良好开局。据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测算,

一方面,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稳增长的政策指引下,上市银行全年营业收入增速有望保持平稳,预计净息差环比平稳、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非利息收入将有所提升;上市银行经营继续呈现分化态势,深耕江浙、成渝等区域的优质银行更有可能保持营业收入、盈利的高增长态势。

  部分银行业绩增速超预期

杭州银行、张家港银行、成都银行等14家银行实现了净利润和营收的双位数同比增幅

  42家A股上市银行一季度成绩单均已披露,其中,。

  在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一季度实现营收851.70亿元,同比增长10.14%,实现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249.77亿元,同比增长17.81%。支撑其高速增长的因素在于良好的中间业务收入表现,一季度,邮储银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90.87亿元,同比增长39.59%;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率10.67%,同比提高2.25个百分点。

  “我们以结构优化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引导业务高质量发展。在收入结构上,全面贯彻减费让利要求的同时,以财富管理体系升级为主线,着力提升中间业务贡献。”邮储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3月末,该行管理个人客户资产(AUM)突破13万亿元。

  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净利润同比增长26.8%的平安银行则主要获益于息差环比回升、其他非利息收入超预期等因素。“平安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7.3%,息差环比回升带来的同比降幅收窄,是该行利息收入向上的驱动因素。”戴志锋分析称。

从未来趋势看,国内经济尽管短期存在波动,但整体运行在合理区间,预计后续银行经营状况有望保持稳定。

  谈及上市银行经营业绩表现良好的原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主要是国内宏观经济保持复苏态势,企业经营整体状况改善,银行经营受益,同时也是银行经营能力的体现。

在规模扩张驱动下,在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方面有着良好表现的多为中小银行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宁波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青岛银行、苏州银行和张家港银行的3年业绩复合增速超过了15%。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地域差异导致的分化态势进一步显现。“江浙、成渝等地区的头部城农商行营收增速相对更高。江阴银行、南京银行营收增速超20%,常熟银行、齐鲁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营收增速超15%。在14家盈利突破20%的银行中,同样也是江浙等区域的城商行数量占比更高。”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净利息收入表现分化

一季度银行经营稳中有进,还得益于资产规模的扩张和净息差同比降幅收窄的共同支撑。

  在量的方面,一季度银行扩表力度加大,生息资产同比增速为8.9%,国有大型银行继续扮演着信贷投放“头雁”的角色。在价的方面,银行业净息差同比下降6个基点,但不同类型银行的分化有所加剧。

  “主要受资产端收益率下行拖累,多数银行披露净息差季度环比收窄。包括建行、招行、常熟银行在内的部分银行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加大负债成本管控等措施,息差季度环比逆势走阔。”王一峰表示。

  “国有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净利息收入分别同比增7%、0.7%、6.3%和3.1%。国有大型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速最高,主要是净息差同比降幅小于其他银行。城商行则是靠规模驱动支撑,地区融资需求支撑其利息收入高增长。”戴志锋表示。

  戴志锋分析认为,国有大型银行对大企业定价已经在低位,资产端下降空间有限。股份制银行对应的中大型企业在利率下行中定价下降空间较大,导致股份制银行在资产端面临定价下行的压力。农商行则面临行业存款竞争激烈、揽储压力增大的挑战,在负债端有成本上升的压力。从边际变动看,仅大行息差降幅在收窄,其他类型银行则是保持边际平稳。

  预计银行营收保持平稳

  展望今年的经营形势,疫情因素和稳增长政策效果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面对疫情冲击,政策层在近期持续强调稳增长,叠加发达省份信贷高速增长态势可能面临的压力,“稳信贷”必要性进一步提升。

  “预计后续基建投资在托底经济过程中将发挥‘压舱石’作用,房地产调控‘因城施策’可能加码,多方施策有助于保证投资与出口稳定,从而拉动对公贷款需求;零售信贷方面,随着居民对于房地产等领域的预期逐步扭转,零售端加杠杆行为有望恢复,进而成为下一阶段稳定信贷投放的抓手。”王一峰认为。

  与此同时,银行计息负债成本仍然持续面临一般存款分流及存款定期化的挑战。不过,得益于下调长期限存款利率上限等因素,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预计,2022年计息负债成本率将微降。“受疫情影响,国内信贷需求偏弱,贷款利率有下行压力。近半年两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带动存量贷款收益率下行。预计2022年生息资产收益率降幅高于计息负债成本率,净息差小幅承压,或下降5个基点左右。”

一方面,

  在戴志锋看来,随着经济回暖,银行在负债端的存款活期情况会有所好转,息差在二季度往后大概率保持平稳。后续经济逐步企稳复苏,资本市场行情会好于一季度,手续费增长后续表现也会比年初好,对银行经营的拖累程度将递减。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陆宇航

  编辑:杨致远 韩胜杰 杨晶贻

  校对:韩胜杰

  邮箱:fnweb@126.com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