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降外汇存款准备率有利增强市场对人民币汇率信心

2024-06-09 17:47:55 首页 > 外汇 开伟观察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9月5日,央行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决定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8%下调至6%,向金融机构释放约191亿元美元外汇流动性。

  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调降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第一次是5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由9%下调至8%。而且,今年央行两次调降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或背景基本一样,就是在人民币汇率出现快速下降的形势下,央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而实施的货币政策操作;只是此次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的力度大于第一次,央行如此操作,就是自8月15日以来,受美元指数走强、国内经济受阻以及中美利差倒挂加深影响,人民币汇率加速调整,先后跌破6.80、6.90关口;尤其,据披露,截至9月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收盘价分别为6.8998、6.9366,较8月12日分别贬值2.3%、2.9%。

  其间,16个交易日中,仅4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环比升值,12个交易日为环比贬值,日均贬值220个基点,9月5日贬值幅度高达338个基点,人民币汇率破7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为稳住人民币汇率需要央行加大对汇率的行政干预力度。因为人民币汇率过度贬值带来的市场影响较大:对于出口的正面影响并不大,且会在短期内加剧国内资本的跨境流出,会形成市场对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预期,加大中国进口通胀的风险。

  显然,此次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原因相当明了,且所显现的作用也是一目了然的:

其一,有利增强金融机构外汇运用能力,有效调节外汇市场供求关系,避免汇率过度带来风险。

  此次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意味着境内金融机构为外汇存款缴存的准备金减少,有助于增加市场上美元流动性,并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同时,有助于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释放部分外汇流动性,调节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平滑外汇市场波动。显然,当前受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影响,美元指数一度突破110关口,引发人民币对美元被动性贬值。央行此举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避免出现非理性超调。

其二,释放了央行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号,消除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看空以及押注单边贬值的行为,维持人民币汇率市场形象。

  央行此次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明确释放出稳定外汇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政策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抑制人民币汇率单边贬值预期以及可能出现的“羊群效应”等目的。显然,央行再次调低外汇准备金率的举动表明熨平市场波动、维持汇率稳定政策目标的信心和决心,给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降温”,促进境内外汇市场供求平衡。

其三,从深远意义上看,有利减少外资跨境流出,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稳定,从而保持央行货币政策的持续性。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率,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既能消减对冲部分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继续增强人民币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减少外资的跨境流动,从而为稳定国内金融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尤其可保持当前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变,不会因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采取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收缩货币政策,进而为实体经济复苏营造有利的金融氛围。这是当前稳住经济大盘、确保达到今年GDP增长目标的现实需要。

  同时,央行调低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也明确地告诉了国内外广大民众和投资者,中国央行有很多的行政性干预性手段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能力避免人民币单边过度贬值现象发生,人民币汇率稳定将是长期趋势; 预计下一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会趋于温和,一篮子汇率指数将延续偏强走势;且在国内经济整体处于修复态势、我国国际收支将保持较大幅度顺差的背景下,年内汇率因素不会对宏观政策灵活调整形成实质性掣肘。

  由此,短期内双向波动是一种常态,不会出现“单边市”,但是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投资者不能去赌某个点。市场主体应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坚持稳健经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做好风险评估,合理审慎交易,适度套保汇率敞口和控制货币错配,合理安排资产负债币种结构,避免盲目操作给自身带来投资经营风险。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