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激烈竞争 中资资管机构走出特色化路径

2024-06-11 19:02:13 首页 > 金融 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公募香港子公司都面临了出海时机不利、市场竞争激烈、代销渠道门槛高等挑战和困难,但各家机构通过积极融入市场、业务创新等方式,立足整体战略和自身资源禀赋,逆市拓展业务, 走出了特色化发展之路。

  华夏基金香港CEO甘添表示,从“0到1”是最难的。第一批子公司初来香港时,正赶上2008年金融危机,展业难度可想而知。而海外资产管理公司来港已久,市场地位、投资业绩、人员配备等软硬件条件都遥遥领先。“如何存活下来,是当时所有基金子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

  “资产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是投资管理能力,具体体现为长期持续的优良业绩。中资来港做资产管理的时间过短,难以得到注重过往业绩的外资的青睐。”大成国际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出海时机和市场竞争之外,很多机构提到了海外公募产品的代销困难等问题。

  汇添富基金表示,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存在显著差异。比如在设立了标准化的海外公募产品后,产品需要在代销渠道上架和分销,外资银行、香港本地银行在产品准入和代销合作方面设立了较高的门槛。中资机构的产品成立时间、历史业绩等都相对较短,需要通过扎实深入的研究建立出色的业绩,同时也要积极与同业沟通学习,在产品推介、路演等业务环节向国际水准靠拢,加强与海外商业伙伴的互动合作。

  大成国际也提到销售渠道受限的问题:香港基金销售主要是银行代销,大部分零售客户控制在少数几家大型银行手中,主要销售全球性大型基金公司产品。而私人银行通常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中资机构很难进入私人银行的准入名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销售渠道的压力,也有部分基金公司独辟蹊径。

  南方东英CEO丁晨表示,中资基金公司进入香港,都没有在销售渠道上建立关系。2011年底,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RQFII)推出,南方东英选择ETF作为载体,较少受到渠道资源的限制,解决了产品分销难题。“对于资管公司来说,面对重大机遇,要不惧竞争、勇于参与竞争,也要结合市场变化,走出差异化路线。”

  在重重挑战面前,公募香港子公司立足集团整体战略规划和自身资源禀赋,走出了特色化发展之路。

  博时国际介绍,2010年,中资美元债市场开始显露头角,让博时国际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发端于中国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对外开放的中资美元债市场,首次让中资资管机构有机会与外资同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中资外资几乎同一时间进入这个市场,但中资机构凭借更深度的中国企业信用研究更容易形成投研优势。

  国泰基金则为国泰全球在海外发展提供优秀的品牌与资源支持,令国泰全球在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不断进步。国泰全球为母公司开展境外投资业务提供研究支持,并加强与境外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构建起具有竞争力的境外市场产品及体系。母子公司境内外联动,努力为全球客户资产提供保值增值服务。

  “广发国际是承载广发基金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广发国际总经理上官鹏表示,总部与香港子公司在投研、客户拓展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香港子公司的投研团队和销售团队帮助总部实现了客户基础和资产获取能力向海外的延伸;在中后台管理方面,总部的成熟经验则为香港子公司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和支持。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