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信托缩量

2024-06-01 09:39:41 首页 > 金融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樊红敏 北京报道

  近日,因消费金融业务违规,外贸信托再次被监管处以407.1万元罚款。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这是近半年内,外贸信托第二次因消费金融业务违规被罚。此前,2021年底,外贸信托曾因消费金融等业务违规被罚超千万元。

  外贸信托被罚事件只是一个缩影。在其背后,曾与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并称信托转型“三大风口”的消费金融信托业务,正在逐步收缩。

业务收缩

  消费金融信托业务规模攀升期或已结束。

  中国信托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信托公司新增13家。截至2018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约40家投身消费金融市场,合计开展消费金融信托余额近3000亿元。

  2019年,共有41家信托公司实际开展了消费金融信托业务,合计消费金融信托余额约5226.39亿元,较2018年底同比增长75.54%。

  依据中国信托业协会调研数据,截至2020年末,共有44家信托公司开展该项业务,并将其作为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消费金融信托业务累计规模近1.22万亿元,较2019年上升28.45%。

  “作为业务转型的方向之一,消费金融信托业务受到信托公司的重视,逾六成信托公司已经进入消费金融市场……从信托业竞争格局来看,消费金融信托领域竞争激烈……”《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9—2020)》提到。

  不过,近期记者调查近十家曾涉足消费金融信托业务的信托公司发现,目前有消费金融信托产品在售的公司仅3家,各家在售的消费金融信托产品都未超过3只。

  中部地区某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其所在的普惠金融部门业务内容已改为协同集团开展供应链等产融结合业务。

  另外,该人士还进一步透露称,某央企信托公司的普惠金融部门业已裁撤以及西部某信托公司普惠金融部门人员流失严重。

  “目前,大刀阔斧开展这块业务的信托公司比较少。”“现在规模很小,原有业务方式基本不再开展。”“目前无大力拓展该领域(消费金融信托)打算。”多家曾涉足消费金融业务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在和记者交流过程中均透露对消费金融信托领域的关注正在或已经退却。

内外交困

  就消费金融业务收缩的原因,资深信托研究人士袁吉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消费金融信托发展明显放缓,这主要由于监管日渐趋严,业务扩展难度上升;融资类信托压降,开展此类业务的空间收缩;消费金融信托纠纷上升,风险管控难度日渐升高。

  2020年,国家针对个人消费贷陆续出台监管文件,如《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对互联网贷款业务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规定,也为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信托公司提供了更加规范的模板。

  另外,在“两压一降”背景下,本质上属于非标信贷业务的消费金融与监管倡导的行业转型方向也不相符。2020年5月份《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也使得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受到非标融资比例限制。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末,消费金融信托业务累计规模虽然较2019年上升28.45%,但业务余额却较2019年下滑37.34%。

  此外,记者注意到某信托公司官方个人信贷服务公众号于2020年6月份停止更新,官方消费金融公众号则于2020年11月份停止更新。

  “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问题比较多,特别是涉及合规问题,信托公司这类业务如果要放量,就需要和很多外部机构合作,但是,外部机构操作过程中的合规问题信托公司却难以控制。”廖金乐函数信托分析师廖鹤凯说。

艰难探索新方向

  不过,仍有部分信托公司依然坚持探索推进消费金融信托业务的合规发展与创新升级。

  比如,北方某信托公司2021年年报提到,该公司积极推进各类业务创新,落地了首笔消费金融业务。

  再比如,有信托公司探索发展消费类服务信托。中国信托业协会相关报告曾提到,2020年,为促进疫情后文旅产业消费振兴,厦门国际信托落地信托行业首单以文旅振兴消费为主题的服务信托业务——“厦门国际信托‘春暖花开—康来厦门’文旅消费方案服务信托”。“厦门国际信托率先通过与当地产业链相结合的方式,设置消费类服务信托,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彰显了服务信托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外贸信托董事长李强亦曾公开表示,外贸信托在行业内最早探索消费金融业务,持续推进产品迭代、加强自主风控,公司消费金融业务正向资产服务、资产投资等方向加速拓展。

  此外,在“非标转标”的背景下,部分信托公司也在探索推进消费金融信托业务向标品方向转型。

  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提到,未来,消费金融信托发展的方向之一应该是向标品转型。

  也有信托公司2021年年报中提到“普惠金融业务规模可观,且打通了普惠金融 资产证券化的全链条全模式”。

  对此,某信托公司内部业务人士表示,行业内“消费金融向标品方向转型”“打通普惠金融 资产证券化的全链条模式”是未来消费金融信托的发展趋势,通过非标转标,能够直接有效地降低终端借款人融资成本,通过信托SPV1放款形成底层资产债权包,债权包卖断至券商SPV2,再在券商端成立ABS发行证券化产品,通过“双SPV”结构实现资产稳定、可持续的循环。

  对于消费金融信托的非标转标,袁吉伟认为,应该算是行业摸索出的消费金融信托新模式,即通过消费金融贷款形成基础资产,再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基础资产对外出售,加快了基础资产流转,提高了收益水平。不过,目前来看,这种模式仍受限于监管部门对于资产证券化的要求,诸如对于基础资产的要求以及可发行规模,难以形成很大的发展规模。

  此外,在展业模式上,记者注意到除传统的流贷、助贷、联合贷模式之外,目前也有信托公司通过给消费金融公司发放自营贷款,投资消费金融ABS等方式切入消费金融业务。

  (编辑:郑利鹏 校对:张国刚)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