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股票

2024-06-10 07:27:51 首页 > 金融 好运到财经网整理

  1999年1月,牛根生用和妻子卖股票的100万资金注册了蒙牛公司,决定东山再起。惊闻这一消息,原伊利集团的老部下纷纷投奔蒙牛,使牛根生身边一下子聚集了一大批创业人才。

  1999年8月18日,蒙牛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注册资本一下子猛增到1398万。但是,面对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的窘迫现状,牛根生仍然举步维艰。为了尽快走出困境,牛根生决定用人才换资源,通过虚拟经营寻找代加工厂。

  万事开头难!牛根生在呼和浩特市用200元租了一间53平方米的民宅,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蒙牛的发展由此拉开序幕。没有办公椅,大家坐在床上办公,共用一张办公桌……不说大家也应该能想到,蒙牛的创业是艰难和多难的。

  可以说:初创的蒙牛,除了几颗脑袋,别的就一无所有了。但那是中国乳业最硬的几颗脑袋,每个人都在乳业摸爬滚打多年,能力和经验都是上上之选。

  同时,面对当时竞争对手的百般刁难,蒙牛发扬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先是杨文俊一行八人到哈尔滨接管了一家乳制品公司,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从而让蒙牛产品有了家。

  虽然蒙牛产品得以新鲜出炉,但牛根生知道这种“借鸡生蛋”的策略只是权宜之计,要想真正把蒙牛做大、做强,必须要有自己的加工厂,必须要自力更生。

  于是,1999年1月到4月,身处呼和浩特的牛根生摇身一变成了民工头,在距离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一片比较荒凉的不毛之地上热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创业艰难百战多。蒙牛在创业之初因为缺少资金并没有走传统的“建厂房、进设备、生产产品,然后打广告、做促销”路线,而是先打广告再生产。为了能够得到路牌广告的使用权,牛根生不辞劳苦跑了无数次,终于找到负责人并以成本价买来了300块广告3个月的使用权。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边的300块广告牌全是蒙牛的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然而,幸福并没有垂青多难的蒙牛,5月1日,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余热还没有结束的时候,48块蒙牛广告牌又在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

  不仅如此,为了封杀蒙牛,竞争对手拦截蒙牛运奶车、倒掉蒙牛的牛奶……然而,这一切灾难并没有让蒙牛气馁,蒙牛人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终于冲出迷雾,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里最闪亮的星星。

  【妙可蓝多:内蒙蒙牛拟取得公司控制权 12月10日继续停牌】财联社12月9日讯,妙可蓝多公告,拟以内蒙蒙牛为发行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内蒙蒙牛以现金方式认购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除拟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外,收购人还拟通过协议转让及公司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柴琇表决权放弃等可能的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权;股票继续停牌。

  【蒙牛收购再下一城 妙可蓝多开盘一字涨停】几经反转,蒙牛还是对妙可蓝多出手了。12月13日晚间,妙可蓝多发布公告宣布,蒙牛拟以现金方式认购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妙可蓝多”)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总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非公开发行价格为29.71元/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01亿股。证监会如批准本次交易,蒙牛将成为妙可蓝多控股股东。蒙牛资本版图再度扩容:除了蒙牛自身在港交所上市外,其旗下上市公司已有现代牧业、雅士利、圣牧、贝拉米、妙可蓝多等。蒙牛收购再下一城 妙可蓝多开盘一字涨停 - 经济观察网 - 专业财经新闻网站

  昨天肖战官宣代言蒙牛全线代言人,今天蒙牛的股票就绿了,而且是股线里唯一一个绿了的。所以大众对他的怨气还没消散呐,他的复出之路还很长啊!!

  A股乳业小伙伴嗨了,龙头已两连板,最高飙升145%!蒙牛强势入主,这只股疯涨!

  乳业股集体狂欢,名单如下表:

  7月以来,A股和港股上市的近20只乳业股股价平均上涨15.46%,超七成个股跑赢大盘。

  港股中国圣牧今日盘中暴涨140%,今天的股价飙涨与乳业“高富帅”蒙牛的入主有关。

  这几天股票市场在炒作低温牛奶,新希望旗下的新乳业的股价从 10 多块钱已经现在涨到了 20 多块钱,其他三元牛奶、光明牛奶也涨了不少,蒙牛和伊利的股价基本上没涨,嗯,的确,目前在低温牛奶市场上的头部是三元、光明、新希望这些企业,蒙牛和伊利的布局时间还不长,因为低温牛奶的配送距离有限,保质期比较短,只适合局部区域市场,这也是在蒙牛和伊利双雄格局下,还有很多,比如燕塘乳业、天润乳业等地方品牌还存活的原因,我以前不记得有喝过这种低温鲜牛奶,基本上都是喝的常温牛奶,还有这个酸奶,都说燕塘牛奶不错,我想买一下,但是发现这个地区不能配送。而蒙牛伊利希希望光明,对这个低温牛奶是可以配送的,现在这个市场的竞争也比较激烈,目前在京东上的优惠活动折合下来,180 毫升一袋的牛奶价格在一块多点,竞争非常激烈,这个牛奶都是全程冷链运输的,需要放在冰箱的冷藏保管的,保质期只有 28 天。我买了三箱伊利的低温牛奶,总共花了 67 元,一共是 48 袋。价格还是挺美丽的,听说味道很好喝,比常温牛奶的牛奶味道要浓,我也试一下,如果味道可以的话,以后我就买低温牛奶了。

  一代中国乳业“教父”谢幕,经营蒙牛22年,套现120亿港币后离场

  自革命胜利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不容小觑。2020年我国GDP突破100万亿,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傲人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企业家的付出一步步地拉动了国家经济的增长。

  许多的企业家的辉煌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众多优秀的人物中,有这样一个人在创业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风采。他姓牛,家里是养牛的营生……纵观来看,他的一生,好像都和“牛”字扯不开关系。

  从农村娃到一代中国乳业“教父”,牛根生经历了什么?他又为此付出了多少?

  牛根生不为人知的艰苦童年

  也许人们不知道的是,牛根生的亲生父亲并不姓牛。

  刚出生的牛根生因为家庭太过贫困,所以是被卖到别人家的,而养父姓牛养牛,他也自然跟随养父的姓氏。养父的家庭也并不富裕,牛根生的童年依然十分寒酸。不过有一股劲儿的牛根生,入职第一家民奶食品厂,辛苦奋斗,而这家厂,便是十分有名气的伊利。

  入职伊利为他以后的创业打下了不少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

  他从一个小员工,打拼奋斗升职为副总裁,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他,还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也会成立一家与伊利相匹敌的公司

  在41岁的时候,因为副总裁的位置,不服气的人不少,明里暗里的刁难牛根生。无奈之下的牛根生索性自己单干,积累了一定资金的他就此创业,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蒙牛”。

  但哪有什么一夜成名,起步的蒙牛,也只是一个小的厂商,默默无闻的岁月里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变成了国民品牌。

  从零起步创业,积跬步,至千里

  在牛根生的创业时代,其实全国的乳业市场并不缺乏新鲜血液,整体呈现出一个接近饱和的状态。蒙牛公司的发展自然是举步维艰、艰难万分,先是技术人员的缺乏再是受到同行的排挤对其进行资源限制,甚至是连员工,也遭受了不文明举动。

  但仅仅是8年,蒙牛的业绩就风生水起,甚至达到了可以与伊利相匹敌的水平,这样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牛根生背后一次又一次科学准确的决定。

  面对这样一个恶劣的生存环境,他知难而上,对问题逐一解决,其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

  一个是突破资源的限制,如何获取奶源的需求问题,另一个则是解决人才缺口,增强对人才的揽入。

  第一个解决的人才问题,对于之前在伊利工作的牛根生而言,带走了他的一些好朋友支持他的创业。其次,便是招兵买马。如何让别的员工到自己这来工作呢?充满智慧的牛根生想到了办法,那就是给房给车。

  入职一家公司后既有房又有车,丰厚的福利想必大多数人都会心动。牛根生充分利用了官方给的资源,将蒙牛建厂的地划分出去,吸引人才。就这样,人员问题迎刃而解。

  第二个问题便是奶源问题,当时的市场非常不友好,几乎所有的奶源都被同行垄断,孤零零无依无靠的蒙牛,显得十分被动。

  那么,怎么样才能在保证口感质量的同时又拥有大量的牛奶呢?

  面对这样的难题,牛根生也丝毫不惧怕,出生于农村的他想到了一条捷径,那就是自己建立奶牛厂,这样一来可以解决问题二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于是他找到了农民工,在牛根生提出的丰厚报酬下,双方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奶源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这样一来二去,大的问题已经解决,剩下的便是完善细节问题。品质和数量都有了保证,那么更多的货怎么卖出去,拓宽自己的售货渠道又成为了一个新问题。除了把控自身的品控吸引回头客之外,牛根生还做出了一次很冒险但相当成功的决定。

  中国第一次载人飞船取得圆满成功,恰逢这一盛事,他决定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官方合作伙伴,借助航天来宣传自己的品牌。在这样一个欢庆的时段,其结果没有太差,蒙牛在当时已经为大多数人所知晓。

  广告效应带来的利润让牛根生尝到了甜头,他再接再厉又与许多综艺节目合作,再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湖南卫视的超女舞台就是一次成功的品牌效应,随着更多的人获悉蒙牛这个品牌,购买量逐渐上升,不久之后一跃而上,成为了全国乳业销量第一,超越了伊利,在乳业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回想那个时候被打压排挤的他,真是令人感慨万分。

  违背诺言暗中套现是否属实?

  牛根生曾对外宣告,永远不会减持蒙牛的股票,但实际上,牛根生并未履行自己的诺言,做出了在背后暗中套现的举动。早在去年,蒙牛宣布牛根生已辞去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以至于人们不再对他多加关注。

  随着辞职,牛根生与蒙牛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由于年龄和社会发展变动,牛根生主动选择退出,不得不说是一个理智的选择,但即使说是退出,依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人发现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他便已经开始无意有意地开始行动。他旗下的金牛,银牛两家公司,以及老牛基金会等多种渠道和一系列公司,都在悄然无息地减少蒙牛的股票。

  相关人员统计,牛根生通过套现,收益了将近120亿港币。据调查,早在2005年1月牛根生便已经成立了“老牛基金会”,开展公益慈善,他对外号称要做慈善活动,其实细究起来,捐款只有16亿,也引起了一些波澜。

  乳制品板块股票暴跌,后市机会如何?提醒股民关注:

  蒙牛伊利已经占据常温奶市场份额。后来者机会一般。而伊利更是被称为乳业“茅台”。同时,常温奶还有来自于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等国家的竞争。就拿上海来说,进口常温奶在10-15元/升,与国产相当。这些都是小企业的拦路虎。

  但在低温奶领域,蒙伊就比较弱势,这跟其奶源主要在蒙古有很大关系。而低温奶要求在2-3天之内摆上货架,对于远方牧场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说,从成本的角度不值得。

  所以,新进入者注入新希望乳业、光明、三元之类的,都在全国布局牧场。其实蒙伊也在,但由于老牧场体量大,影响相对较小。

  而从增速来说,低温奶增速明显好于常温。而低温奶竞争能直接屏蔽掉国外奶源。未来这会是个新赛道。

  另一方面,从股东来说,外资、社保、保险资金都比较青睐乳制品股票,只要不盲目去追,盈亏比是很不错的。@贾市强哥

  #股票#

  昨天蒙牛官宣代言人为肖战,肖战粉丝到理财组推荐路人买蒙牛股票,今天的蒙牛:万红丛中一点绿。

  【妙可蓝多回购股票,封顶价为79.39元,奶酪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作为奶酪第一股的妙可蓝多,近几年的业绩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尤其是在蒙牛“入主”之后,妙可蓝多的底气更足了,而从数据来看,妙可蓝多在奶酪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持续扩大,正逐渐地甩开竞争对手。

  基于此,11月30日晚间,妙可蓝多发布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一纸公告发布之后,12月1日开盘,妙可蓝多股价直接拉升,截至当日收盘,股价涨幅在6%以内。

  公告显示,妙可蓝多打算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拟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回购500-1000万股公司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79.39元/股,回购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本回购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

  而截至12月1日收盘,妙可蓝多的股价不到62元/股,远低于回购“封顶价格”,可见妙可蓝多的管理团队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对此,妙可蓝多方面表示,公司本次回购股份用于实施激励计划,以此构建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员工的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为公司长期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并促使公司整体价值提升。

  “蒙牛成为妙可蓝多大股东之前,公司也给过高管们很好的激励,一开始股票4块多钱就给大家做了激励,现在股价50块钱了,高管身价过亿的好几个。”妙可蓝多创始人、CEO柴琇表示,未来的企业目标之一是让妙可蓝多的家人们共同富裕,让经销商合作伙伴共同富裕。

  “目前妙可蓝多的市值相较过去已有较大提升,在此背景下依然维持较高的激励力度,体现出公司对于人才的重视。”中信建投在研报中表示,当前妙可蓝多股权、组织架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蒙牛入主妙可蓝多后存在新老人员交替以及新业务部门考核激励问题,妙可蓝多此时推出第三次股权激励顺势而为,有利于增加蒙牛方派出团队和常温部门的人员动力。

  在蒙牛成为第一大股东之后,妙可蓝多便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背靠蒙牛的妙可蓝多有望在品牌、渠道、产品、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维度上实现质的飞跃。

  “很多人问我,你的企业蒸蒸日上,为什么这时候让出第一大股东地位呢?当时我问了邓德隆老师(特劳特伙伴公司全球总裁、特劳特中国公司董事长)的看法,该不该引入蒙牛?他说引入得好,我就有信心了。”柴琇称。

  从渠道近期数据反馈来看,2021年以来,百吉福奶酪棒动销明显承压,8月以来妙飞奶酪棒也在降速,显现出了一定的疲态,伊利奶酪棒低基数下维持高增长、份额维稳,而妙可蓝多的奶酪棒逐月同比增速稳定且份额稳中有升,增量市场收割50%份额。

  也就是说,妙可蓝多已经在奶酪市场上站稳龙头地位,并逐步地拉开了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随着新品不断上市,预计妙可蓝多的业绩仍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

  目前,妙可蓝多共有奶酪、液态奶、乳制品贸易三大主营业务。妙可蓝多坚定推行“聚焦奶酪”战略,集中资源发展更具成长前景的奶酪产品业务。

  从2018年的市占率3.9%增加到2021年的30.9%,妙可蓝多的奶酪业务收入5年增长25倍,截至目前,妙可蓝多在全国拥有5家奶酪工厂,是全国自有产线最多和生产能力最大的奶酪龙头企业。

  为了打造新的增长引擎,继今年7月成立常温事业部之后,妙可蓝多历时三年研发的常温奶酪棒于今年9月向市场投放,常温奶酪在运输与仓储上占据优势,有利于公司开拓下沉市场。

  “因为中国的冷链运输不够发达,如果要占据足够大的市场,就必须推常温产品。我们的常温产品在9月份正式推出,我预测12月份常温产品的销量将超过冷藏产品。”柴琇认为,通过多品项占领市场,这正是符合“妙可蓝多等于奶酪”的定位,“在战略背后,我认为妙可蓝多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产品力的打造,我觉得我最合适的身份是产品经理。”

  据悉,常温奶酪棒通过技术的突破创造了更多的消费场景,更加符合中国市场多元的需求,集合了工艺、设备、包装、等多个领域的优势,全方位提升产品品质。

  妙可蓝多推出的常温奶酪棒采用全新灭菌灌装工艺,生产工艺的全面升级为新品的稳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新阻光阻氧包装是国内奶酪产品包装的首次运用,阻氧、阻光高性能材质升级,内外19层密封保存,最大程度锁住新鲜与营养。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妙可蓝多的经销商数量净增加891 家,主要是常温渠道经销商,业界预计,未来常温奶酪业务有望推动妙可蓝多的业绩快速增长。

  德邦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常温奶酪省去冷链环节成本更具优势,在维持和低温产品一致的毛利率水平下价格更低,妙可蓝多提倡“常温做宽,低温做精”,随着大单品常温奶酪棒起量,奶酪业务后劲十足;另外,妙可蓝多持续推动“奶酪进中餐”,预计四季度将推出餐桌产品,打开新蓝海市场;而在产能投放上,常温产线经过调试陆续投产,将满足常温奶酪扩大化需求和公司战略储备。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