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股票: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强制信披督促上市公司做好ESG管理

2022-04-29 20:15:00 首页 > 金融 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强制信披督促上市公司做好ESG管理

  每经记者:宋可嘉 李少婷 每经编辑:张海妮

  蓝虹。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ESG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4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沟通内容中首次纳入“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ESG)”。

  4月20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期间表示,我国下一步也要制定准则要求强制披露ESG。

  当企业加速拥抱ESG,并进一步面对强制披露的要求,一系列相关问题随之而来:国内上市公司进行ESG管理的实际好处是什么?企业该如何提升ESG管理和披露水平?又将面对哪些ESG带来的新挑战?

  带着这些问题,4月26日晚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学院教授蓝虹进行了线上专访。

  蓝虹表示,企业多方面的利益都跟ESG挂钩,从企业中长期的价值提升,到向投资者传递有责任心的信号,吸引资本投资,再到规避社会和环境风险,以及助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ESG这套行为准则及管理体系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国内目前ESG管理、信息披露水平较低的情况,蓝虹指出,ESG实际上是现代企业的行为准则,ESG执行是ESG信息披露的基础,公司应聚焦于如何实现环境、社会和管理的优化,这可以通过吸取一些领先的ESG公司的经验来提升,同时,公司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ESG整体规划和执行流程。此外,ESG信息强制披露能反推公司执行ESG管理。强制性信息披露意味着公司ESG做得不好也需披露,这就使得上市公司必须做好ESG。

  ESG管理有益于公司中长期价值提升

NBD:ESG逐渐火热,但许多国内公司仍对这一概念较为陌生,企业进行ESG管理的实际好处是什么?

蓝虹:

  企业多方面的利益是跟ESG挂钩的。

  首先,一家公司如果注重ESG,它应该是一家有中长期规划的公司,因为ESG的收益更多体现在中长期。同时从目前看到的数据和实践成果来说,ESG管理对于公司的中长期价值提升确实有很大的益处。

  另一方面,ESG也是公司规避社会和环境风险的管理体系,随着越来越多NGO组织及民众对于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如果公司没有一个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体系,很容易因此受到重创。

  注重ESG本身也会传导给投资者一个印象——这是一家着力于创造长期价值的公司,一家具有责任心的公司。一家公司能做好ESG,本身就表明了这家公司的实力,如果基础不好,公司没有多少能力去做ESG。第二,一家公司能做好ESG表明它有中长期的规划,并且中长期的运作做得不错。第三,ESG做得好,也代表着公司有很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ESG做得好,并且进行了披露之后,公司能吸引更多资本市场的资金,譬如会让一大批对于环境和社会有偏好的投资者更加希望投资于它。

  最后,对于希望走向国际市场,或者是希望从国际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金的企业而言,做好ESG已经是国际资本市场的普遍要求。ESG的披露将有助于企业冲向国际市场,并获得国际资本市场更多的认同。

  中国的大企业都有很强的动力走向国际,对它们来说,ESG本身对于公司的核心业务和核心收益就是一个更好的运作模式,并且ESG能让公司获得更好的声誉,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此外,ESG还能帮助这些公司更好地走向国际化。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是主动在做ESG披露,特别是大企业。

  信息披露的真正目标是督促上市公司做好ESG管理

NBD:作为各行业的领军企业,A股上市公司该如何提升ESG管理及披露水平?

蓝虹:

  现在提到ESG就是ESG信息披露,公司可能更关注如何去构建ESG的信息披露系统,但实际上,执行才是基础,强制ESG信息披露是为了更好地督促公司去执行ESG,而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去执行ESG,怎样去实现环境、社会和管理的优化,是目前国内公司需要提升的。

  对此,公司应吸取一些领先的ESG公司的经验,同时根据公司自身情况去做出ESG整体规划和执行流程。对公司来说,ESG既是宏观的又是微观的,既需要公司高层将ESG纳入公司发展的战略规划,做出中长期的宏观规划,也需要制定具体的执行流程、程序、指标考核等,以便于执行人员将宏观的ESG规划落实到微观层面。而公司在做好ESG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建立ESG数据库,对ESG信息和数据进行更有效的收集和管理,要建立自身的ESG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披露流程,更好地披露相关信息,以此提升公司非财务信息透明度,顺应外部监管趋势的同时,提升公司ESG表现,以提升公司质量和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

  而从政府监管层面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出台强制性信息披露政策,此次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沟通内容中首次纳入“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ESG)”,是很大的进步。强制性信息披露,将促使公司增加定量信息的发布,提高信息的质量,为投资者提供更有效的ESG信息。

  强制性的信息披露——重点是通过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反推公司更好地执行ESG。强制性信息披露意味着公司ESG做得不好的信息也要披露。因为ESG表现将影响公司的市值、投资者关系,ESG表现不佳的公司很难进入知名投资机构的预投资企业名录,这就反推上市公司必须做好ESG。披露不是目标,真正的目标是让上市公司做好ESG。这对于绿色证券引导企业服务双碳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NBD:中国的ESG可以说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国内下一步推进ESG强制披露将面临哪些问题及挑战?

蓝虹:

  推进强制性ESG信息披露,就需要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和标准。ESG信息披露实际上是让投资者能依据统一的标准给公司排序,或者给予公司在ESG执行方面的判断,从而投资于ESG表现较好的公司。如果没有统一标准,投资者就无法获得较为准确的判断。

  譬如,现在备受关注的碳减排,经常有上市公司披露其实现的碳减排数额,但这一数字让人困惑,在不知道基准线的情况下,公众很难对上市公司公布的减碳量进行核证和理解。

  为了更好地推进ESG信息披露,需要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这个标准需尽可能跟国际准则靠拢,因为当企业走向国际时,必须采纳国际的披露准则。而有一些指标在中国不适用,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更换。其中,环境方面的标准,国际和国内可能会比较容易统一,社会方面的标准则可能有所差异,在这一块,可以进行更中国化的调整。

  例如,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4月20日出席博鳌论坛2022年年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ESG”会议时表示,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委员会(ISSB)计划年底出台一套ESG披露准则,很可能会被全球采用。那在制定我国ESG标准的时候,就需要尽量与这套ESG披露准则相融合。

  培养“绿色路径依赖”,助力ESG落地生根

NBD:国内绿色金融的快速推进对于ESG在国内落地生根具有哪些参考意义?

蓝虹:

  中国绿色金融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它由央行等七部委负责联合推进,出台了许多关于绿色金融的相关政策。例如,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政策,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则推出了国家级的绿色发展基金,全国碳交易市场也于2021年7月16日上线,发改委也推出了绿色企业债等激励政策,证监会在发布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2022)》中首次纳入“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ESG)”,这一系列的绿色金融政策,沿着一家公司的成长轨迹,从金融的角度,引导公司形成“绿色路径依赖”的发展路径。

  比如说一家公司从最初设立到上市,是有一个从婴儿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程,那么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金融工具和手段的扶持。公司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主要是靠基金、信贷和债券支持,绿色基金和绿色信贷引导着公司在婴幼儿时期和成长期就接受绿色理念、绿色发展路径。当公司走到上市的时期,就像一个人已经成年了,公司的绿色本性已经因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的扶持所形成的绿色路径依赖很难去改变,更容易顺着绿色路径继续走下去。在这种情况下,ESG在上市公司推行的阻力就小一些。

  当很多上市公司出于绿色路径依赖的原因,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执行ESG,并能通过ESG获得更多吸引资本的好处时,它会主动推动ESG信息披露。因为仅把管理好的公司的ESG信息披露出去是不够的,只有ESG做得不好的公司同样被披露出来,ESG领先公司才能显示出优势,从而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证监会引导、推进ESG信息的披露;另外一方面,因为在绿色金融政策培育下形成了绿色路径依赖的绿色上市公司,本身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NBD:应如何理解双碳目标和ESG之间的关系?

蓝虹:

  双碳目标跟ESG的三个方面都是相连的。ESG里的E,环境指标,在目前全球碳减排碳中和背景下,与碳相关的指标一定是环境指标中的核心指标。2021年10月下旬发布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文件也将ESG中针对环境方面的考核放在了重要位置。

  而碳减排碳中和也涉及很多社会方面,在社会性指标方面也会有所体现。在优质的公司治理中,低碳治理一定是重要内容,所以碳减排碳中和将会融入ESG三方面的指标体系。

  双碳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减碳项目和减碳公司的发展和市场扩张,而这些,正是ESG投资的核心领域。这些减碳项目和减碳公司,都是ESG做得非常好的公司,通过强制性信息披露,这些公司的ESG表现得以充分彰显,可以引导更多资本市场资金投向双碳领域,发挥ESG投资对双碳目标的资金供给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

股票

MORE>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