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赢家杨百万

2024-06-10 16:34:51 首页 > 金融 好运到财经网整理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回想曾经向杨百万的相关著作中汲取的智慧,散户王杨百万曾把炒股高手分为实战级,高手级,大师级。这三次层次的赢家有个共同特点,都信心满满。

  炒股最令人泄气的信息是:炒股人群中80%是亏损者。但又让能振奋的是,还有20%的人能成功。我们总希望成为那部分少数成功者。

  ◎实战级,这种人能分析大势和个股的基本面,能根据股票的成交量感觉庄家的脉搏,能抓住市场热点搏浪一击。

  ◎高手级,这种人坚韧、果断,做常人所不能所不敢做的事,善于顺水推舟,也敢于逆流而上。他们是操盘手和极少数有原则的散户老兵。

  ◎大师级,这种人绝对冷静和理智,不为外物干扰视线,看股票如胸有成竹,看趋势如过眼云烟,这种人才能无往不胜,获取股市最大利润。

  以上的描述,我们发现三大类的赢家有着各自的个性,但共性也非常明显:都信心满满,坚信炒股能带来不匪的收益。

  针对震荡不定的股市行情,我们都会说要当机立断;要临危不乱;要泰然处之,其实这些都是坚定自信的另外一些说法。凡事没有主见、不能坚持正确判断的股民,十有八九是输家。

  有时明明是自己熟悉的、经过深思熟虑要想买进或抛出的股票,仅仅凭人家随便说的一两句话,就轻易地改变自己原来的打算,如果不能克服这种幼稚病,还是远离股市为好。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回想曾经向杨百万的相关著作中汲取的智慧,散户王杨百万曾把炒股高手分为实战级,高手级,大师级。这三次层次的赢家有个共同特点,都信心满满。

  炒股最令人泄气的信息是:炒股人群中80%是亏损者。但又让能振奋的是,还有20%的人能成功。我们总希望成为那部分少数成功者。

  ◎实战级,这种人能分析大势和个股的基本面,能根据股票的成交量感觉庄家的脉搏,能抓住市场热点搏浪一击。

  ◎高手级,这种人坚韧、果断,做常人所不能所不敢做的事,善于顺水推舟,也敢于逆流而上。他们是操盘手和极少数有原则的散户老兵。

  ◎大师级,这种人绝对冷静和理智,不为外物干扰视线,看股票如胸有成竹,看趋势如过眼云烟,这种人才能无往不胜,获取股市最大利润。

  以上的描述,我们发现三大类的赢家有着各自的个性,但共性也非常明显:都信心满满,坚信炒股能带来不匪的收益。

  针对震荡不定的股市行情,我们都会说要当机立断;要临危不乱;要泰然处之,其实这些都是坚定自信的另外一些说法。凡事没有主见、不能坚持正确判断的股民,十有八九是输家。

  有时明明是自己熟悉的、经过深思熟虑要想买进或抛出的股票,仅仅凭人家随便说的一两句话,就轻易地改变自己原来的打算,如果不能克服这种幼稚病,还是远离股市为好。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靠2万本钱炒到2000万!曾有银行把他当救星。

  杨怀定又被誉为“杨百万”,80年代投资第一人,用2万半年赚千万。他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曾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杨怀定是怎么把握住了改革带来的一次次机会,赚到第一个百万的?

  公开资料显示,杨怀定于1950年出生,祖籍江苏镇江,原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

  1988年,38岁的杨怀定辞去上海铁合金厂仓库保管员的工作,用两万元人民币积蓄开始了“平民证券投资者”生涯,其赚到的第一桶金即来自国库券。

  1988年春,国库券转让从上海等7个城市开始试点,“有交易就有价差,就有获利机会,于是我放弃把钱存银行的想法,去买卖国库券。”杨怀定曾向《中国证券报》自述。

  1988年4月21日,上海开放国库券买卖。杨怀定一大早赶到网点,以开盘价104元买了两万元年利率15%的3年期国库券,当天下午涨到112元。杨怀定赶紧卖掉,赚了800元,相当于在工厂工作一年的工资。

  复利效应下,杨怀定两个月就赚到10万元。随着试点从第一批7个城市扩大到第二批54个城市,杨怀定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每张国库券各地之间的差价可以大到超过10元。

  当时越贫困的地方,当地的国库券就越便宜。人们当时的金融意识也比较淡薄,国库券发行阻碍重重,许多地方发行国库券靠摊派,而买了国库券的老百姓急于兑现,打八折抛售给银行。银行普遍缺资金,有些银行国库券业务的启动资金只有十几万元,杨怀定带着现金去买,当地银行还把他当救星。

  于是,杨怀定的本金快速膨胀,很快过了百万元,就这样,他凭借倒卖国库券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瞅准时机,投身股票市场

  赚到人生第一个百万后,杨怀定雇了几个人在全国跑,自己坐镇上海用电话指挥。

  据杨怀定回忆,那时他订了数十份报刊,以此分析金融形势和经济状况,同时留心上海刚开张不久的股票柜台交易市场。“1989年,我看到一篇文章说,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处于亏损的边缘。我感觉这是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决定抛掉国库券,买进股票。”

  杨怀定大手笔买入的第一只股票是电真空(现为:云赛智联),面值100元,此前最高涨到140多元,当时跌到91元。

  在买入之前,杨怀定观察这只股票一年多。“当时股票分几种,一是甲种,红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二是乙种,下保底上不封顶;三是非甲非乙,既保底又封顶。电真空是非甲非乙,规定最高红利率15%,最低不低于银行利息。”

  半年后股票开始暴涨,电真空股价涨到800元。杨怀定抛了股票后出门旅游了一个月,因为他知道,下跌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结果一直跌到1990年底,上海、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成立,中国资本市场正式启航,并从此进入轰轰烈烈大发展时代。

  交易所开业第一天,电真空开盘报365.70元/股,最终收报384元/股,成交1160股,杨怀定一个人买进了500股。他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并跻身上海第一批大户之列。

  善用资金,被称为“平民金融家”

  成为早期股市闻名遐迩的散户大王后,杨怀定还过了一段“倒爷”生涯。

  早期骑自行车去炒股的杨怀定,1992年买了一辆夏利车,成为上海少数拥有“Z”字牌照的私家车主。后来,他把“Z”字车牌卖了20万元,买了辆7万多元的小车,上的还是浙江牌照,这么一倒腾又赚了13万。

  1993年,杨怀定以每平方米不到2000元的价格,买下了上海闸北两套房子,后来以每平方米7000元的价格卖出。2002年,又用炒股获利购买三室二厅新房,当初单价只有每平方米4900元,如今价格起码翻了30倍。

  杨怀定曾有一句炒股妙语: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只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其如此善于运用资金,也被一些大学教授称为“平民金融家”。

  最荣耀的经历是走上北大讲台

  成名后的杨怀定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讲课作报告,在报刊发表文章。其中,令杨怀定最感荣耀的是2000年10月,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走上北京大学的讲台,为研究生和MBA讲授证券市场的理念和实务。

  “我是市场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在这个市场上,我们不仅赚了钱,而且找到了发挥才能、实现价值的用武之地。”杨怀定称。

  他还创立公司,和儿子一起开发“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学历不高的他还出版了多本专著,其中《要做股市赢家》甚至获评“2007年最佳商业图书”。

  在《要做股市赢家》一书中写道:“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回顾杨怀定的职业生涯,曾数次逃顶成功,备受股民尊敬,也曾因力挺中石油股票等引发争议。

  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适当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看看股市赢家怎么滑头应对股市,也许我们也能赚点小钱。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靠2万本钱炒到2000万!曾有银行把他当救星。

  杨怀定又被誉为“杨百万”,80年代投资第一人,用2万半年赚千万。他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曾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杨怀定是怎么把握住了改革带来的一次次机会,赚到第一个百万的?

  公开资料显示,杨怀定于1950年出生,祖籍江苏镇江,原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

  1988年,38岁的杨怀定辞去上海铁合金厂仓库保管员的工作,用两万元人民币积蓄开始了“平民证券投资者”生涯,其赚到的第一桶金即来自国库券。

  1988年春,国库券转让从上海等7个城市开始试点,“有交易就有价差,就有获利机会,于是我放弃把钱存银行的想法,去买卖国库券。”杨怀定曾向《中国证券报》自述。

  1988年4月21日,上海开放国库券买卖。杨怀定一大早赶到网点,以开盘价104元买了两万元年利率15%的3年期国库券,当天下午涨到112元。杨怀定赶紧卖掉,赚了800元,相当于在工厂工作一年的工资。

  复利效应下,杨怀定两个月就赚到10万元。随着试点从第一批7个城市扩大到第二批54个城市,杨怀定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每张国库券各地之间的差价可以大到超过10元。

  当时越贫困的地方,当地的国库券就越便宜。人们当时的金融意识也比较淡薄,国库券发行阻碍重重,许多地方发行国库券靠摊派,而买了国库券的老百姓急于兑现,打八折抛售给银行。银行普遍缺资金,有些银行国库券业务的启动资金只有十几万元,杨怀定带着现金去买,当地银行还把他当救星。

  于是,杨怀定的本金快速膨胀,很快过了百万元,就这样,他凭借倒卖国库券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瞅准时机,投身股票市场

  赚到人生第一个百万后,杨怀定雇了几个人在全国跑,自己坐镇上海用电话指挥。

  据杨怀定回忆,那时他订了数十份报刊,以此分析金融形势和经济状况,同时留心上海刚开张不久的股票柜台交易市场。“1989年,我看到一篇文章说,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处于亏损的边缘。我感觉这是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决定抛掉国库券,买进股票。”

  杨怀定大手笔买入的第一只股票是电真空(现为:云赛智联),面值100元,此前最高涨到140多元,当时跌到91元。

  在买入之前,杨怀定观察这只股票一年多。“当时股票分几种,一是甲种,红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二是乙种,下保底上不封顶;三是非甲非乙,既保底又封顶。电真空是非甲非乙,规定最高红利率15%,最低不低于银行利息。”

  半年后股票开始暴涨,电真空股价涨到800元。杨怀定抛了股票后出门旅游了一个月,因为他知道,下跌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结果一直跌到1990年底,上海、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成立,中国资本市场正式启航,并从此进入轰轰烈烈大发展时代。

  交易所开业第一天,电真空开盘报365.70元/股,最终收报384元/股,成交1160股,杨怀定一个人买进了500股。他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并跻身上海第一批大户之列。

  善用资金,被称为“平民金融家”

  成为早期股市闻名遐迩的散户大王后,杨怀定还过了一段“倒爷”生涯。

  早期骑自行车去炒股的杨怀定,1992年买了一辆夏利车,成为上海少数拥有“Z”字牌照的私家车主。后来,他把“Z”字车牌卖了20万元,买了辆7万多元的小车,上的还是浙江牌照,这么一倒腾又赚了13万。

  1993年,杨怀定以每平方米不到2000元的价格,买下了上海闸北两套房子,后来以每平方米7000元的价格卖出。2002年,又用炒股获利购买三室二厅新房,当初单价只有每平方米4900元,如今价格起码翻了30倍。

  杨怀定曾有一句炒股妙语: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只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其如此善于运用资金,也被一些大学教授称为“平民金融家”。

  最荣耀的经历是走上北大讲台

  成名后的杨怀定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讲课作报告,在报刊发表文章。其中,令杨怀定最感荣耀的是2000年10月,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走上北京大学的讲台,为研究生和MBA讲授证券市场的理念和实务。

  “我是市场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在这个市场上,我们不仅赚了钱,而且找到了发挥才能、实现价值的用武之地。”杨怀定称。

  他还创立公司,和儿子一起开发“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学历不高的他还出版了多本专著,其中《要做股市赢家》甚至获评“2007年最佳商业图书”。

  在《要做股市赢家》一书中写道:“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回顾杨怀定的职业生涯,曾数次逃顶成功,备受股民尊敬,也曾因力挺中石油股票等引发争议。

  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适当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看看股市赢家怎么滑头应对股市,也许我们也能赚点小钱。

  号称中国第一股民的杨百万!

  他的传奇故事是从2万炒到2000万,成为股市吃螃蟹的第一批人,也是那个年代的见证者。

  A股曾经的标志性人物杨百万,可能年青人都不一定知道他是谁?

  初入股市的时候,看过两本书,一本就是杨百万的炒股心得,其中一些策略还是值得学习,当然他这套策略并不全适用于币市。

  我转帐币市后,唯一从股市承继过来的策略就是保住本金和鸡蛋要放多个篮子里。然后就赚一分也是赢,要做赢家,我觉着这点在币市也是适用的。

  当年股市给人的口号,多是要赚百万,这是那个时候财富自由的预期值。所以杨百万的名头非常响亮。

  杨百万其实早年是通过买卖国库券起家的,倒卖国库券的事,在当年是走在法律边缘,这个生商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在80、90年代给国有职工发放了大量的国库券,面值10元的居多,这种国库券等同于现在国债,区别是发行的是纸券,未来一样可以结息兑换。

  由于企业职工手里有大量的国库券,就有了流通兑换的需求,这种兑换一般低于面值8折以上,杨百万就抓住了这机会,靠买卖国库券发家,直至成为A股最早一批百万大户。

  #比特币[超话]##以太坊#

  杨百万,这个号称“中国第一股民”的人去世了,享年71岁,也许很多年轻人没有听过“杨百万”的名字,但是他曾是中国多个第一,比如他是第一个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的个人,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聘为大学教授的人等。

  说起杨百万,从一名职工到股神,始终离不开他对证券行业的热爱。

  上世纪80年代时,国家允许实行国库券交易。平时的杨百万就对证券有所了解,每年都要订阅100多种报纸,这下加上政策扶持,这下这是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于是他没日没夜的来回往返合肥,河南等地,光是合肥,他就跑了80多次,每次都做13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年时间内,通过倒卖过证券,他就成为了百万大户,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可是杨百万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开始转战了股票市场。当时股票市场低迷,没人看好股票这个新兴概念,但是他却坚信自己的投资眼光,以90元的价格买进了面值100元的电真空,转手就赚了十倍,净赚100万。

  可是真正令杨怀定一炮而红的则是1993年的上证市场,当时的整个市场气氛非常激烈,沪指股票更是从400点一路上涨至1500点,很多人都说这些大盘毕竟会涨到1800点,但是杨百万不这么认为,同时还劝告各大散户不要冲动,但是没有人听见他的话,纷纷听从那些股评家的大涨预言,最终大盘暴跌至1000点一下,而杨怀定早在1500点的时候就已经抛售完毕。这一次“股神”的名号响彻全国。

  虽然退休后的杨百万渐渐的淡出公众视线,但是丝毫没有按捺他对股市热爱。

  在他的办公桌上,同时摆放着三台笔记本电脑,一台记录着股市大盘的走势,两台监控着他所关注的股票行情,而到双休日的时候,老杨又会飞到各地去做讲座,

  学历不高的他还先后出版了《要做股市赢家》等5本专著,并和儿子一起开发出了“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软件。

  甚至将自己孙子的小名命名为“涨停板”,还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洒在各个证券交易所门口。

  也许如今身家早就上亿的杨百万,早就不用靠炒股生活了,但是他从来没有过退休的打算,只不过他将股市投资作为“一生事业”罢了。

  传奇人生落幕,“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逝。

  “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资深股民杨怀定在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

  相比真名杨怀定,“杨百万”这个名字更为人熟知。作为中国第一个靠资本市场发财的普通人,他的故事不仅在市井里为人津津乐道,还曾登上《时代》、《新闻周刊》等世界媒体,堪称一代上海滩传说。

  从“倒爷”到“第一股民”,杨百万堪称股市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国库券发家

  关于杨百万“致富”流传最广的版本是,他在26份报纸找到致富线索。

  不过,杨怀定当年在上海铁合金厂的一位同事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细节或许有些出入。他透露,1988年4月,在上海铁合金厂担任仓库管理员的杨怀定一气之下辞职。此事缘起当年春节前后,工厂仓库丢失了一吨多铜材。因妻子承包的电线厂所用原料正是铜材,于是杨怀定成了重点怀疑对象。

  无故蒙冤,心有不甘,杨怀定在仓库仓库蹲守了一个月,终于抓到嫌疑人。自证清白之后,杨怀定负气辞职。至于辞职的“底气”,该人士称,这主要来自于一笔亲戚的金钱馈赠。按当时的银行利息,这笔资金每月产生的收益已超过了当时杨怀定36元的月工资。

  杨怀定选择倒卖国库券,也有些传奇。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这源于一次去杭州存钱,在火车上与几位陌生人的一番攀谈。但无论哪个版本,在倒卖国库券作为“第一桶金”这点上,坊间没有任何争议。1988年春,国库券转让从我国7座城市开始试点,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并出现异地差价。

  那时国务院有文件,规定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买卖,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上海执行得最好,交易从没有低过面值。也正是这一点保证了杨百万国库券异地买卖的价差。当时,有些地区的国库券交易价格与上海相比差价最多超过10元,利润极其丰厚。杨怀定不分昼夜地乘火车在全国跑,他总结出经验,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国库券越便宜。

  在复利效应下,短短几个月,杨怀定就拥有了百万家产。这在当时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那时上海银行国库券日成交额约70万元,而杨怀定一人就占去了1/7。

  杨怀定曾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带着百万元现金乘火车到处跑的场景。“我带着100万麻烦特多,因为当时进出火车站要检查危险品,一打开包,X光一照,哇!都是人民币!所以那时我老在火车站被扣留下来。别人想这个人一定非偷即抢。”杨怀定说。

  后来,为了安全起见,杨怀定提出请求,并经公安部门允许,他配了两个保镖,两个人月工资1200元。第二天上海的《解放日报》就刊发了一条新闻,称上海出现了第一个请公安人员当私人保镖的先富起来的人。

  “我实际上赚的就是这个政策的钱。”一直以来,杨怀定从不否认发家致富沾了政策的光。因担心背上“投机倒把”的帽子,杨怀定主动要求到税务局纳税。后来报纸也报道了,并说公民的纳税意识在提高。

  股市“杨百万”

  在国库券捞到“第一桶金”的杨怀定在股市上亦有传奇。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的第一天,我一个人独揽了交易量的一半,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当时,杨怀定坚定地认为,国家设立证券交易所,一定会有大发展,他没有理由不积极参与。杨怀定入手的第一只股票是“老八股”之一的“真空电子”。那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只有8只,所以称为“老八股”。

  从炒国库券到炒股票,每次进出市场的资金均达上百万元,故“杨百万”这个形象称号也在市场中传播开来。在那个万元户还很稀缺的年代,杨百万算得上是真正的“牛散”。

  杨怀定的投资之旅并非一帆风顺。1993年,他也曾有一天亏8万元的经历。然而,他的“股神”大名也是在此时扩大起来的。当时,整个A股市场气氛非常热烈,沪指从400点一路上涨至1500点。而在这种气氛中,很多人看多认为沪指会涨到1800点,但杨百万选择在1500点抛售,从而一战“封神”。

  在早期炒股大户中,杨怀定也是“常青树”般的人物。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经有8位“大哥级”人物受到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然而,经过几轮牛熊洗礼,就仅有杨怀定仍活跃在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早期大户很多败于股灾不同。杨怀定变成杨百万后,他买了5套房子。此外,学历不高的他还先后出版了《要做股市赢家》等5本专著,并和儿子一起开发出了“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软件。

  搜索

  亏损是投资者的实践课

  ——价值投资笔记

  westsailor网友,读拙作股市亏损三大原因,发表以下评论,很有见解。尤其是标题,切中要害。

  他说,每一个人都必须进课堂学习知识,不断的用金钱来修改错误。这里没有考试、没有毕业证或者结业证。

  自己既是考生、也是监考官,最重要的,自己是自己成绩的裁判官。成绩永远是按自己投资实践的结果来判断的,这是唯一的准确可靠的标准[祈祷]这里天天在考试!

  读之有感:以如此态度,在股市,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求近于道,自然少犯错误。每日开盘,男女老少,博硕学士,中小学毕业,一张卷[大笑]这里没有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

  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阴阳,阴阳和谐,就赢。赢家,都是相似的,输家,各有各的输法。赢家学而时习之,不二过,求一个高抛低吸的无过无不及。

  如学生,努力考一个高分。一嬴者,优秀;至少二平,良好,争取不亏,及格吧。总能不亏,不赢也是赢,李云龙,杨百万等,都是实践考出来的。

  亏损不可怕,如westsailor所说,亏损是投资者的实践课,而且,在这里也能全面考察至今所学。

  亏损是投资者的实践课

  ——价值投资笔记

  westsailor网友,读拙作股市亏损三大原因,发表以下评论,很有见解。尤其是标题,切中要害。

  他说,每一个人都必须进课堂学习知识,不断的用金钱来修改错误。这里没有考试、没有毕业证或者结业证。

  自己既是考生、也是监考官,最重要的,自己是自己成绩的裁判官。成绩永远是按自己投资实践的结果来判断的,这是唯一的准确可靠的标准[祈祷]这里天天在考试!

  读之有感:以如此态度,在股市,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求近于道,自然少犯错误。每日开盘,男女老少,博硕学士,中小学毕业,一张卷[大笑]这里没有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

  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阴阳,阴阳和谐,就赢。赢家,都是相似的,输家,各有各的输法。赢家学而时习之,不二过,求一个高抛低吸的无过无不及。

  如学生,努力考一个高分。一嬴者,优秀;至少二平,良好,争取不亏,及格吧。总能不亏,不赢也是赢,李云龙,杨百万等,都是实践考出来的。

  亏损不可怕,如westsailor所说,亏损是投资者的实践课,而且,在这里也能全面考察至今所学。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