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建设发展三十年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09-20 22:02:00 首页 > 金融 北京西城

编者按

“金融街:建设三十年·回望这十年”

  1992年,市政府批复《关于恢复西二环东侧(金融街)开发建设的请示》。1993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正式明确在西二环阜成门至复兴门一带建设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国家级银行总行和非银行机构总部。由此,北京金融街的发展大幕正式拉开。近十年,金融街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高端产业聚集度最高、人民币流量最大、税收贡献最为突出的区域。今年恰逢北京金融街建设发展30年,金融街微平台开设全新专栏——,全面展示金融街发展建设成果以及驻区金融机构风采,欢迎各位朋友积极关注!

  北京金融街西北侧,南礼士路与月坛北街交叉点的东南角,行道树的绿荫掩映着一座高大的建筑。与金融街中心街区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不同,这座紧邻月坛公园的大楼显得有些古朴,但正门上方巨大的金色行徽,又印证着它作为金融街主要成员之一的地位与作用。这座大楼,就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所在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成立于1994年,是国家出资设立、直属国务院领导、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1998年,农发行总部迁入现址办公,正式成为北京金融街的一员。自建行以来,农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筹集支农资金,全力服务“三农”事业,支持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有力发挥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

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银行

图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1年度报告

  农发行是“因粮而生、伴粮成长”的银行,其发展史就是一部我国粮食购销体制发展改革的历史。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是农发行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农业呈现较快发展局面,农村改革的重点转向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由于当时宏观调控机制尚不完善,“卖粮难”和“打白条”问题出现,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专门设立政策性银行解决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问题。1993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农发行筹备小组,开展一系列前期筹备工作。1994年4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出《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农发行由此建立。同年,农发行正式接受农业银行等当时的国有专业银行划转的农业政策性贷款业务,为推进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实现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的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1998年1月,农发行总行机关从临时办公地点迁入月坛大厦新办公楼,正式成为各大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汇聚的北京金融街的成员之一。同年3月,国务院对农发行业务范围进行调整,使农发行能够集中精力做好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之后的6年多时间里,农发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全面加强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到2004年7月,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粮棉油收购“打白条”问题,保护了农民利益,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促进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2004年以后,农发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先后开办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县域城镇建设等新业务,支农范围不断拓宽,产品服务不断完善,政策性金融支农功能显著增强。

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银行

图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1年度报告

  “十三五”以来,农发行步入了改革发展的新阶段。2014年12月,经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并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农发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农发行积极推进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落地,加快全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坚持执行国家意志、服务“三农”需求、遵循银行规律“三位一体”,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展。“十三五”期间,农发行聚焦脱贫攻坚、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等“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累计投入支农资金9.6万亿元,贷款余额6.14万亿元,贷款年均增长12.27%,充分发挥了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调节作用。

全力服务脱贫攻坚,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支农全局,着力构建全行全力全程扶贫工作格局,全力支持83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累计投放扶贫贷款2.32万亿元,贷款余额1.5万亿元,投放额和余额均居全国金融系统首位。连续五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连续三年在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工作考核中获得“好”等次。

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守好“大国粮仓”。

  累放粮棉油购销储贷款3.29万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2.01万亿斤,支持粮食收购量占商品量的60%以上。积极参与国家粮油收储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多项建言献策得到肯定和采纳。

全力服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持续加大对水利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公路、生态保护等乡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累放基础设施贷款3.8万亿元,贷款余额3.3万亿元。其中,累放水利设施建设贷款4496亿元,余额突破4000亿元,均居银行业首位。

全力服务农业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绿色发展,累计投放农业现代化贷款8579亿元,贷款余额5704亿元,年均增幅41%。大力支持生猪产业,提前一年半完成向国务院承诺的3年投放500亿元生猪贷款的目标。

全力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率先出台支持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指导意见,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累放贷款25037亿元,黄河流域9省累放贷款6892亿元。累计向京津冀地区投放贷款5969亿元,贷款余额2700亿元;累计向粤港澳大湾区发放贷款1757亿元,贷款余额1099亿元。

走上新征程的现代化银行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第一个五年。迈向新时代,农发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确立了“六个坚持”总体战略和“四个全力”发展战略。“六个坚持”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崇高使命;坚持建设现代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宏伟愿景;坚持家国情怀、专业素养的价值追求;坚持执行国家意志、服务“三农”需求、遵循银行规律“三位一体”的办行理念;坚持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的战略定位。“四个全力”是: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全力强化发展支撑。

  根据农发行“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农发行将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达到同业先进水平的战略目标;深入推进全行改革重点工程,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全力支持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六大领域,着力打造“粮食银行”“水利银行”“农地银行”“绿色银行”四个特色品牌;全面夯实依法治理、人才队伍、风险管控、基础管理、数字科技和文化品牌等六大支撑。

  根据农发行“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发展蓝图,经过五年发展,中国特色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机制将更加优化完善,服务国家战略和规划能力大幅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35年,农发行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和质效全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地位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彰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全面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全面建成现代化农业政策性银行,打造成国际一流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支农为国、立行为民”

  见证了国家金融改革发展历程的北京金融街,迎来了建设与发展30年的历史时刻。与金融街共同成长的农发行,也即将迎来建行的第30个年头。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农发行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永葆为民初心,勇担支农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不断续写新篇章,与金融界同仁们一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金融力量。

  来源:金融街微平台

股票

MORE>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