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七部门发出金融知识普及月倡议:弘扬金融正能量,争做金融好网民

2024-05-29 14:44:26 首页 > 金融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刘闪

  通讯员 许宇珊

  实习生 魏佳怡

  9月,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金融知识普及月。中秋节前夕,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银保监局、湖北证监局、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湖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公安厅等七部门联合发出倡议书,呼吁湖北省金融消费者和金融从业者们,弘扬金融正能量,争做金融好网民,坚持抵制不良金融信息,理智理性参与金融活动。

  倡议书指出,在信息技术高速迭代的时代背景下,金融业务迅速发展,金融改革成果显著,更好地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和社会高效能治理。同时,金融诈骗、盲目投资借贷、非法金融广告、网络金融谣言、保险销售误导等不和谐现象也层出不穷,影响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及金融稳定安全。这需要我们持续推进金融知识精准普及,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共建清朗网络空间,营造和谐有序的金融消费环境。

  上述七部门发出四点倡议。一是强化自我教育,争当素质优良的金融消费者。二是维护网络生态,争做向上向善的金融好网民。三是聚焦“一老一少”,做好守护重点群体的金融安全员。四是践行社会责任,当好为民服务办实事的金融志愿者。

  极目新闻记者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消保处获悉,9月1日以来,人民银行湖北辖内分支机构、各地银保监局、金融工作局、网信办、教育局、公安局,湖北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法人机构、信托公司等,均已全面启动2022年湖北省“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营造清朗金融网络环境。

  时下流行的短视频,也在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中派上用场。9月10日至14日,在湖北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平台,人行武汉分行开展的“守住‘钱袋子’·说出你的金融故事”微视频评选活动正在进行投票,《硬币高价回收骗局》《养老机构真的能分红吗?》《“征信修复”骗局你中招了吗?》……参与的32件短视频作品通过生动讲述不同案例,真实还原非法吸存揽储、养老领域金融诈骗、电信诈骗、个人信息保护、保险投保及理赔、销售误导问题等场景,公众在观看视频、参与投票中也提升了金融素养,普及了金融知识,增强了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AB贷”骗局风险大 切莫沦为受害者(案例来源:人行荆门市中支)

情景再现

  陈先生因征信问题申请了几款贷款产品都没批款,因急于用钱,上网找“贷款中介”,不到30分钟,“中介”就回复申请了一笔50万元的银行贷款,还将批复截图发给他,并告知由于其征信不好,需找一位“担保人”“加分人”为其增信,同时以这位第三人作为过账人,银行贷款资金打至过账人账户转出贷款资金。“贷款中介”声称贷款不会对过账人有任何影响,只需过来签字或一起拍照就行。陈先生和第三人就此被“黑中介”预谋进入“AB贷”骗局。第三人莫名背上债务,实际上承担了贷款风险。而“黑中介”收取高额中介费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案件启示

  “AB贷”骗局中,广大金融消费者请做到以下四点:一是不存侥幸心理,对于没有任何资质要求的服务一定倍加小心;二是定期查征信,关注征信状况,珍爱征信记录;三是慎重做担保,对被担保人情况要进行综合考量,不要因爱面子、讲义气贸然为他人担保;四是不泄露隐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蹭网”,不随便下载安装一些不知名的APP,不轻易打开不明来源的网址链接,不随意扫描没有安全保障的二维码,不轻易授权“免密支付”功能。

筑牢风险“防火墙” 守护群众“钱袋子”(案例来源:兴业银行武汉分行)

情景再现

  8月5日下午,一名男性客户走进兴业银行某支行网点要求办理销户业务,柜员例行身份核查,发现该账户已被公安机关冻结,且客户对用卡情况表述前后矛盾,较为可疑。经核实,该账户存在可疑风险情形,主管随即拨打110报警电话,一边想方设法拖延时间,一边稳定该客户的情绪。五分钟后,民警到达并将该嫌疑人带离。

案件启示

  除了金融消费者主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金融机构更要加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培训力度,掌握防诈骗识别、防范技巧,主动作为,及时识别发现可疑转账行为和账户情况,警银联动,及时拦截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做到真正守护群众的“钱袋子”,有效遏制了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

“邻居”推荐特效药 原是养老诈骗套路(案例来源: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

情景再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位60多岁的老人经常感到头晕。有一天,微信上有人主动添加老人为好友,备注为:邻居。添加好友后,对方对老人每天都嘘寒问暖甚是关心,充分赢得了老人的信任。当对方了解到老人有头晕的毛病后,就为老人介绍了一款治疗头晕的特效药,声称自己用后再也没有发生头晕现象,并将老人拉入了一个群聊。看到群里很多人的反馈很好后,老人有点心动,并在对方建议下预备转账买药。因老人不会使用微信转账,便来到农业银行某支行网点求助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在与老人沟通中,发现上述情形属于典型的养老诈骗,经对老人耐心劝导,成功避免了老人的资金损失。

案例启示

  近年来,养老诈骗事件频发,诈骗方式更加隐蔽,诈骗手段愈发丰富,不法分子打着保健养生的旗号,将目光对准了老年人的养老钱。金融消费者需擦亮眼睛,远离不明对象和可疑信息,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警惕各种以免费赠送、领取赠品等名义为由的保健品推销活动。

老人炒股要转40万 警银联合及时拦截(案例来源:浦发银行武汉分行)

情景再现

  7月28日,在位于武昌的浦发银行某支行网点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执意要向陌生账户转账40万元。工作人员询问后,他声称是为了炒股转账资金。大额资金、又要求马上转账,这引起银行工作人员的警觉。

  经过沟通了解,工作人员发现老人加入一个“炒股群”,群里有一对一的专业老师指导,承诺有3-5倍的收益,老人还下载了一款App,输入了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和密码。他们发现此事与人民银行、公安部门推送的案例高度相似,随即报警,配合警方一起,成功拦截了这起电信网络诈骗的汇款,保住了这位老人的养老钱。

案件启示

  金融消费者不要轻信网络上“专家”“老师”的承诺,投资有风险,“高收益”很可能会血本无归。同时,公安部门、金融机构坚持关口前移,及时向各网点推送成功堵截的案例,组织网点金融一线工作人员学习,全员知晓,遇到类似案例能够及时识诈、反诈和防诈,从源头上阻截网络电信诈骗工作。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