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金融史两则

2024-06-01 13:44:10 首页 > 金融 普益标准

  本文来源: 张勇敢Pro

  作者:张勇敢

一、南太平洋的大石币

  在遥远的南太平洋岛屿雅浦岛上曾经流通着一种特殊的货币,有人称之为“石盘币”,也有人叫做“大石币”。

  没错,这玩意儿是石头做的。

  我们都知道货币起源于交易,当以物易物不能满足大量的商品交易时,古人发明了货币充当交易媒介。开始用贝壳、兽皮,后来用布帛,等到冶炼技术发达后开始用金属货币。

  而雅浦岛的居民开发出了一种用石灰石切割、雕刻成型的货币,“费”,fei。这种石头货币的原材料本不产自雅浦岛,是从500公里以外的帕劳岛开采的。

  雅浦岛人航行到帕劳,然后在岛上开采、切割、雕刻成型,具体什么形状呢?就是之前在农村经常能看到的大磨盘样子。

  石盘币的独特之处除了材质之外,还有就是在人们在用它做交易的时候,并不需要真正把石币交给对方。而是指着放在房前屋后或者村东头原本属于自己的石币说,这几块属于那个谁了,石币还留在原地。

  更匪夷所思的是,有时候你不用真实拥有石币,只要大家承认你拥有就可以。

  岛上有一位老人,大家公认他最富有,也就是说拥有最多或者最大的石币。但是大家并没有见过他的石币。只是传说这位老人的祖先曾经在帕劳挖到一块巨大而且质地特别出色的石币,不过在运输雅浦岛的途中遇到风暴石沉大海了。

  当时有人认证了这一过程和石币的价值,所以大家都承认老头是最富有的,即使他的巨大石币已经躺在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之一底下。

  岛上民风之淳朴可见一斑。

  不过,故事里总会出现坏人。1871年,一个叫奥基夫的米国人偶然漂流到雅浦岛。这家伙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一个道理:这些岛民好骗。

  于是奥基夫辗转到了香港,采购了先进的采石机器,利用当时的科学技术在帕劳岛挖凿石币,然后雇佣机械帆船运输大量的雅浦石币,用来购买当地特产椰子干。

  不过,后来大家认为他的石币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因为他是动用机器挖凿的,而且用机械船运输,没有付出岛民们获得石币的辛苦劳动。

  岛民们可能认为石币和比特币一样吧,得挖才有价值。

  欧洲列强总喜欢买卖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土地和国家。1899年德国人从西班牙人手里买到了雅浦岛。

  德国人计划在岛上修路大搞基建,但是岛民并不感冒,说我们不需要。由于岛民不配合修路工作进展得很缓慢,最后德国人想出一个损招。

  德国人提出没收岛民的财产,所谓没收财产其实也就是用黑色油漆在石币上画个叉,大家一看自己的财产被没收了,才开始配合德国人修路。

  德国人也算讲信用,等路修好以后,按照约定把石币上的大黑叉都擦除了,等于把财产又还给了岛民。

  至今,这些石币还保留在岛上,只是居民们已经不再把他们当成真正的财富了。

二、近现代银行的起源

  关于银行的起源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比亚文明时期的私人白银借贷。

  当时在美索不达比亚除了传统的以物易物之外,还存在类似于货币的交易媒介,比如谷物,甚至白银。

  公元前3500年,当地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人们以泥板当“纸”,用削成三角尖头的小木棒当“笔”,写出的文字笔画形状像木楔,所以称“楔形文字”。美索不达比亚人用楔形文字在泥板上记录祭神、政治活动和谷物的存储数量。

  在出土的泥板中有不少关于经济活动的记录,比如借贷、利息、不动产的买卖情况,这些活动主要发生在神殿。神殿既是宗教和政治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存放贵金属和谷物等各种物品的仓库。

  进入新巴比伦时期,又出现了类似于现在商业公司的具有银行性质的借贷机构,所以有人认为近代银行的最早起源,可能就来源于此。

  然而《货币崛起》一书的作者尼尔.弗格森认为,近代银行起源于中世纪意大利的货币兑换活动。

  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地中海都是海上要道,这地区存在着很多商业繁荣的城邦国家,其中以威尼斯、热亚那为代表。

  繁荣的商业活动大大增加了货币需求量,而且为了方便交易,汇票和支票已经成为常见的金融支付手段。

  威尼斯的商户经常会在店铺在搭一个柜台作为货币交易地点,这个柜台当时称为“bench”。后来意大利语中的“banco”和英语中的“bank”都来源于这个词。

  不过,存贷款、支票汇票兑换业务虽然都来源于意大利的威尼斯。而现代银行中的“信用创造”则与英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7世纪的英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乱纷纷的时候,当时有一种称为“金匠”的人,他们除了加工黄金制品之外,还负责给客人保管黄金,同时放贷,当然要收手续费。

  于是不少资本家商人为了安全就把黄金和其他贵重物品寄存在金匠那里,而金匠为其开具保管证明。

  现在已经不知道是谁第一个用这种保管证明与其他人做交易了,可能是支付了货款,也或者是用来偿还债务,总之有人用它行使了纸币或者说不记名证券的功能。

  慢慢地,这种由金匠开具的黄金保管证明具有了流通功能。

  同样是不知道哪个金匠第一个发现,自己用来支付的黄金总是会少于手里保管的黄金。怎么理解呢?

  比如,金匠查尔斯替若干商人保管了一共100公斤黄金,同时开具了价值100公斤黄金的保管证明。

  这么看,黄金和证明是相等的,查尔斯没办法超额提供黄金(假设他没有自己的黄金,实际上有。)

  不过,由于我们上面说的,黄金保管证明具有了流通功能,行使了纸币的职能。所以,可能其中的30公斤证明直接用于支付了。这样,虽然这30公斤不属于查尔斯,但是他可以暂时使用。

  再加上自己的黄金,金匠们能够提供的贷款额度就增加了,可以说大大超过了他们保管的黄金价值,从而创造了信用,这种保管证明也就是纸币的原型(纸币属于信用货币)。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