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期货总经理吴红松:奋力谱写期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对话金融界

2024-06-10 21:08:51 首页 > 期货 国际金融报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愿景。各行各业信心满怀奔赴新征程,踔厉奋发争建新功勋。

  《国际金融报》邀约证券、基金、期货、信托等金融机构高管,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共同畅谈感想、展望未来。

  深耕期货行业的海通期货总经理吴红松感慨,“中国期货市场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加速提档的过程。十年高速发展的期货业如同‘金融皇冠上的明珠’经历风雨洗礼而熠熠生辉。”

  正如他所说,十年间我们砥砺奋进,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十年间我们风雨兼程,迎来了国内期货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党的二十大已顺利闭幕,展望未来,期货行业又将迎来一个怎样的十年?

期货业十年疾步高走

《国际金融报》:您觉得期货行业在最近10年内有着怎样的变化?

吴红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总要求指引下,中国期货市场把握发展机遇,蹄疾步稳,蓬勃发展。

  具体来看,品种上市步伐显著加快,期货期权品种数量“破百”达到101个,铁矿石、原油期货上市,国内、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动力煤期权上市,国家煤炭行业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市场规模大幅提高,全市场资金总额突破1.7万亿元;法治基础不断夯实,期货与衍生品法正式实施;对外开放深入推进,QFII、RQFII获准参与期货期权交易;市场运行质量稳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我认为,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行业发展道路,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中国期货市场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加速提档的过程,这颗“金融皇冠上的明珠”经过风雨洗礼,熠熠生辉。

从公司窥见行业发展

《国际金融报》:如您所说,期货行业近十年发展突飞猛进。那么,在这十年间,贵公司有着怎样的变化和成长?

吴红松:

  实际上,海通期货的发展是期货行业提升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券商系期货公司发展壮大的缩影。我认为,这十年我们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变化与成长:

  一是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紧绷廉洁自律之弦,筑牢拒腐防变之堤;秉承“勇担责任、矢志创新、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的期货行业文化;坚持人才强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人才“选育管用”全过程,运用组织架构、职位体系、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四大系统推动干部、人才、招聘、培训、员工关系一体运行;坚持“守正笃行,行稳致远”的合规经营理念,履行国有企业责任担当,以“建制度、防风险、补短板”为抓手,构建了完整的“事前合规评估、事中风险检测、事后稽核监督”内部管控的三道防线,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我们始终坚守“金融报国”初心,服务实体经济更加精细,服务国家战略更加有力:打造以经纪业务为主体、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架构,拓展业务发展广度深度,不断夯实经纪业务基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业内首批获得资产管理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率先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不断构建发展新优势;坚持加强投研实力,加快投研成果孵化转化;坚持苦练内功,与上期技术开展合作,共同完善CTP系统并率先切换上线,成功打造出行业一流的IT技术优势,服务客户能力显著提升,实现科技赋能引领新作为。截至2021年末,公司净资产达到32亿元,总资产562亿元,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已多年维持在行业头部,服务实体企业近4000家。

  三是我们抓住期货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实现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连续多年获评各大交易所“优秀会员”称号,并在风险管理、产业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获得表彰,市场服务水平和市场贡献度得到充分肯定;多次获得“中国最佳期货公司”“中国优秀期货公司”“中国期货公司金牌管理团队”等称号;获得“中华慈善奖”上海市入围奖、蝉联三届“浦东新区经济突出贡献奖”等荣誉,2021年公司成功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

  可以说,十年间,我们顺应中国期货市场整体的发展趋势,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突破。

服务实体经济显担当

《国际金融报》:党的二十大报告热词频出,“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疫情防控”等都是大众焦点。从期货从业者角度看,您如何看待期货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以及绿色金融方面的作用?疫情为期货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吴红松: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我认为,期货公司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拓宽服务实体经济产业的深度与广度。比如,海通期货就设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灵活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工具,为实体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及信息服务,满足其风险控制、收益管理等需求,帮助企业稳健经营、行稳致远。

  关于“疫情”这个热词,我认为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可以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今年市场波动不断,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也愈加凸显。

  从我们自身来看,今年3月以来,面对铁矿石生产企业经营风险危机,海通期货积极运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为企业正常运作创造了安稳良好的环境;面对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加剧,公司发挥专长开展定制化服务,助力粮油产业客户锁定利润;获知交易所出台“走进企业服务实体”和“企风计划”等产业支持政策后,公司立即组织电话会议向企业进行政策解读,并为其制定合理方案向交易所申请项目支持,帮助企业化解经营风险、增加利润的同时又助力其打造品牌形象。

  经过多年发展,风险管理子公司海通资源合作客户遍布全国28个省份和地区,覆盖农产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多个产业领域,截止到2021年末,服务实体企业近4000家。玉米仓单服务项目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三等奖”,棉花基差定价项目、聚丙烯场外期权助力抗疫项目入选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优秀案例”。

  另外,近三年来,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我们的活动重点方向也改变为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比如,公司持续推广“期海通行”系列线上活动的品牌效应,从市场需求、交易所政策、营销需求方面着手,利用海通期货直播间,并联合第三方平台资源,打造了一系列线上精品课程,活动形式包含专题会、策略会、行情分析等,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为提升投资者教育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公司谨遵防疫要求,通过研讨会、市场调研、深入产业基地等形式,紧紧围绕企业风险管理、市场风险防控、衍生品助力企业经营等产业需求点,结合稳企安农、保供稳价的政策要求,深入化工、农产品等实体企业,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挖掘高质量发展潜力

《国际金融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内容。于期货行业而言,您对哪些内容印象深刻?您期待未来期货行业有怎样的发展?

吴红松: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蓝图,为做好经济金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报告提出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内容,催人奋进,鼓舞人心。

  我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期货行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展望未来,期货行业应着力于形成一个产业链覆盖更全面、功能作用发挥更有效的品种和工具体系,并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挖掘期货市场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潜力与价值。

  具体来看,在品种和工具创新上,我们既要保持新品种的有效性与创新性,加快推动涉及绿色、遍布全球、关注未来的品种上市,例如新能源产业相关品种、专精特新企业原材料品种、商品指数期货等,使期货市场发展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调相一致、需求相适应;又要对已上市的品种进行维护与更新,完善现有品种的合约规则、优化现有品种的交割体系,探索例如绿色低碳产业链等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品种,助力相关产业降本增收,为实体企业绿色化、精细化、现代化经营提供定制化服务。

  当然,从我们自身发展而言,党的二十大报告也为海通期货矢志不渝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金融衍生品综合服务商的目标注入信心和动力。

  展望未来,面对新任务、新使命,公司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一根本宗旨,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础、以产品创新为手段、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充分发挥期货及衍生品服务供应商的专业能力和贴近市场的优势,全面、持续、深入地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碳达峰碳中和、“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切实为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公司将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以创新驱动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国内与国际、线上与线下”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

  记者:陆怡雯

  编辑:陈偲

  责任编辑:毕丹丹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