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反转!林英睿 跑出了银行理财的完美曲线

2024-06-01 09:50:07 首页 > 理财 叶檀财经

文/慧净

2022年以来,美联储持续加息,美元不断走强。

央妈为了应对外部流动性危机,以及内部房地产系统性风险,打出了“跨周期、逆周期”的货币宽松组合拳。

受此影响,金融市场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节节走低,甚至一度跌破2020年6月(全球大放水背景下)1.44%的历史低点,并且长期稳定在“1时代”。

  中美货币政策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地造成了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节奏错配,企业一时间进入不适期:不知到底该不该增加资本开支,建设新增产能?

反映在金融市场,则是增加了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股票指数走势则是反反复复,包括上证指数在3000点反复摩擦。

银行理财更不用说,2022年为净值化元年,除了债券类产品表现较为符合预期之外。

其余的,无论是宣传很美好的“固收加”类产品,还是传统的“宝宝类”货币基金产品,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底层金融资产波动的影响,从而大部分产品的收益不及预期。

  然而,寒秋里也有温暖,让人略感欣慰的是:

广发基金的林英睿,作为在管基金规模约197.86亿元,接近200亿元整数大关的公募基金经理,今年来整体收益都是正收益,并且产品净值回撤较小,净值修复较快,抗住了市场的惨烈下跌。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举例说明:

截至11月7日,林英睿代表产品“广发睿毅领先混合基金”今年来获得6.55%的正收益;

3月中旬,整体市场快速杀跌过程中,该产品跟随下跌;但是,净值随后几天就快速修复;

4月下旬及10月中下旬,市场分别再次下跌,并且创下新低;然而,该产品净值却小幅度跟随下跌,随即修复,并且创下净值新高。

问题是:林英睿管理基金规模200亿元,已经不小了,并不好管理。为什么还这么抗跌?为什么还能创新高?是不是有潜在的风险?

我们希望像学习巴菲特、学习利弗莫尔一样,通过学习林英睿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先看林英睿对市场的最新观点。

  他在2022年第3季度基金报告中指出:

  “2022 年三季度,市场整体处于一个下行趋势,各类指数均有一定的跌幅。在海外货币政策收紧、地缘政治紧张以及国内经济周期底部震荡和疫情散发等多重影响下,市场情绪比较悲观。

  与过往一样,在周期上行的时候,我们会把成长的久期定价到永远,而在周期下行的时候,我们也会把困难的程度放大到无穷。目前市场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特别是以大盘价值风格为代表的资产已经具备历史级别的性价比。

  过去一个季度,我们不断提高股票仓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可能会维持较高仓位,因此净值波动率较之前也会有一定提升。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提醒持有人注意结构性的高估值风险并降低预期收益率。

  在现在这个时点,我们认为,负债端没有流动性约束的投资者可以积极起来,适当提升未来两年的预期收益率。”

概括一下:

  1.市场环境好时,要多做低估值的、还没有形成泡沫的成长股;市场环境不好时,要多做低估值的、甚至跌无可跌的大盘价值股。

  2.过去一年多,“我们”都认为风险很大。如今,经过一年多的风险释放,已经把仓位调高,并且仓位调高的方向依然是低估的、安全的企业。

现在及未来,没啥负债的,有闲钱的投资人可以适当激进一些,提前对未来两年布局了。

  3.

林英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持仓体现了这一点: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1.无论航空股、银行股,还是免税、旅游、观影,都是刚需的消费。受疫情影响,这些企业股价大都已经充分反映了悲观的市场预期,泡沫已经基本出清。

2.刚需的消费在疫情逐渐放松之后,必然会出现稳定的、接近或略高于GDP增速的增长,比如5%~10%;增速低,但是确定性高。

3.值得思考的是,这些企业大都是属于特许经营权,具有明显的垄断性。也就说,所在的细分行业很难有新增的玩家(供应)进来。

4.如此以来,这些企业虽然出现亏损,但是很难破产,而且,疫情恢复后,收益基本上也是确定的。

对于这些持仓逻辑考虑清楚了,再去进行计算,能够发现:这些企业虽然成长性没有太多想象力,但是营收的确定性很高,而且安全边际很高。

比如,以林英睿2022年3季度新买入的王府井为例。

  截至3季度,账上现金113亿元,有息的短期借款1.97亿元,有息的长期借款8.47亿元;经营现金流15.68亿元。

  在不考虑未来购物中心、奥特莱斯、海南免税等可能落地的新增营业收入之外。

  即不乐观预期,采取保守估算:

  王府井目前市值接近300亿,扣除账上可用现金约100亿,实际市值约200亿,正常年份净利润接近10亿。

这也就是说,保守场景下,王府井现况相当于pe20(动态),roe接近9%。

结论就是,这些持仓具有垄断性、稳定性、低估性等安全边际较好的特征,是符合林英睿所说的企业具有估值的“性价比”。

接下来有个关键问题,林英睿的风格发生过漂移吗?是否知行合一呢?

  仍然以“广发睿毅领先混合基金”为例。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数据显示,该基金自成立以来,

  无论是2018年的熊市,该基金持有的农业板块;

  还是2021年1季度的市场快速下跌,该基金持有的银行、煤炭板块等;

  以及2022年以来,市场的连续阴跌,该基金持有的交通运输、银行等;

  该基金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跌性。

原因正是:林英睿非常能忍!他始终坚持低估值、安全边际、困境反转。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因此,林英睿的收益在过去的2019年、2020年、2021年,每年的收益均为正值,分别为42.11%,62.76%,23.12%。

  数据来源:通联数据

因此,林英睿的管理规模如同他本人一样,默默地增长,不经意间从不足30亿元,已经增长至接近200亿元。

背后的增量资金来源于FOF机构、私募机构以及众多自然投资人,反映的是市场对林英睿的认可。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完美!

林英睿的优秀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牛市来了的时候,林英睿的基金产品爆发力不够强劲,有点儿慢腾腾的。

原因在于,林英睿持仓的企业成长性有限,正如上文所拆解的:航空、银行、免税、旅游等从低估值到合理估值很容易,但是要想进一步有泡沫则会很困难。

最后,总结一下:

我们学习林英睿,好处是很容易抄作业,如果连作业都懒得抄,也可以做好资金管理,做定投,权当银行理财了。

我们学习林英睿,比较难的地方是,很难有暴利。

  这就好比,我们做饭时,只吃白米饭(林英睿),也不会饿着;想吃大餐时(激进点儿),配点儿白米饭也不算错。

  但是,再往上一个规格时(追求暴富),比如山珍海味(顶级柚子,比如徐翔),白米饭就有点儿上不了桌了,问题是,一般老百姓也没这个实力消费。

  所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适合自己的最好。

  专栏

  基金经理红黑榜

  作者:叶檀财经

  129币

  21人已购

  查看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