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新规正式落地!以后不能闭眼买理财了

2024-05-29 14:22:44 首页 > 理财 金融界

  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征求意见后,9月28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

  也就是说从今天起,银行理财将正式翻开新篇章!

  据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8月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22.32万亿元。

  毫无疑问,这万亿资金将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更直接关系着每个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股市反弹的谜底正式揭开!

  理财新规要点挺多,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公募理财产品可以通过公募基金投资股市”!

  也就是说这22万亿的银行理财向股市开了一个大口子,巨额资金驰援,难怪节前的股市像打了鸡血一样。

  要知道,之前这部分资金和股市之间基本是隔绝的,因为银行理财以前一直是保本保息,顶多只能通过信托等方式间接投资股市。

  但自从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开始严查信托领域的风险,这部分的资金开始陆续撤出股市,这也是股市今年以来一直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次万亿资金的放开,可以说是一次标志性的大事件,股民们终于可以叉腰笑一笑了!

  随着投资范围的大拓展,也意味着以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有望高于目前的水平。

投资门槛下降80%!

  同时,这次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从5万降低到1万,下降幅度高达80%!这其中也大有深意。

  众所周知,在过去咱们普通民众的投资财的渠道并不多,且大部分都有着一定的门槛。

  因此,大部分人只能把闲钱放进活期账户中,待到攒到一定数额的钱才会想着要理财。

  直到2013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这种观念才被打破。

  随之,主打低门槛的互联网理财开始兴起,各种宝宝类货币基金、P2P理财产品走进了大家的生活。

  然而,近两年,尤其进入2018年以来,情况悄然发生着改变。

  货币基金方面,随着监管的趋严,其具有的便利属性趋弱,流动性可谓大大降低。

  至于P2P理财产品,虽然其收益率要明显高于宝宝类,但很平台的合规性不容乐观。

  银行理财选择在这个时候大幅降低购买门槛,无疑是“及时雨”!给咱老百姓的投资理财提供了更加稳妥的新选择。

  已经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将有更多人的目光会放在银行理财上。

投资也有“后悔药”

  公募理财的投资门槛是降低了,但私募理财还是有高门槛的,而且还准备了“后悔药”给各位土豪们。

  啥是私募呢?

  在理财新规中提到:根据募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而私募产品是“非公开发行”的。

  对于购买私募产品的投资人,也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买私募产品:

  a.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或者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人民币;

  b.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起点还是比较高的,说白了就是“有钱才能玩”。

  此次新规,就私募类产品设置了“冷静期”。

  “对于私募理财产品,银行应当在销售文件中约定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冷静期内,如投资者改变决定,银行应当遵从投资者意愿,解除已签订的销售文件,并及时退还投资者的全部投资款项。”

  也就是说,土豪们在购买私募产品的过程中,买完了不是当天或者当场就生效,24小时之内你可以选择“反悔”,银行会解除合约,把资金退还给你。

  简而言之,银行私募理财产品风险要比公募理财产品高,今后购买私募的投资者有吃“后悔药”的权利。

  该放手的地方就放手!该保护的地方就保护!

基金时代正式开启!

  切记,以后能保本的只有“银行存款”一种,银行理财统统不保本!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理财的去向就变得很简单,就是基金。

  基金理财将逐渐成为和开车一样,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技能,今后养老、子女教育、财富传承可能都会以基金的方式存在。

  很多人觉得基金不怎么样,可能不是因为基金的问题,而是个人的问题。

  因为大多数人都习惯在牛市中买基金,在熊市中卖出基金。

  不信我们可以看一个数据:

  “2017年是我国基金诞生的第19年,这19年里主要投资于股市的偏股型基金平均年收益率是16.18%,而主要投债券的债券型基金平均年收益率是7.64%。”

  如果不和房产投资对比,是不是觉得这个收益完全可以接受?

  何况以后房产投资的收益可能会边际递减,这导致基金的收益率看起来更为可观。

  总而言之,闭着眼睛买理财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未来,大家在对某个理财产品下手前,一定要权衡好收益和风险。

  要像买基金一样,时刻关注着产品的收益波动情况,要分析比较,哪家投资管理能力强,哪个投资经理业绩好。

  还要搞清楚自己的资金到底是被用在了哪里,靠什么赚钱。(这点适用于所有投资)

  否则,一旦出现亏损又或是兑付问题,所有损失只能自己吞着泪往下咽。

  本文源自融360专栏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