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基金

2024-06-10 12:33:43 首页 > 基金 好运到财经网整理

  安谋科技是中资占股51%,ARM占股49%;但是中资的股份是由厚安创新基金持有,是由多方股东组成(厚朴投资代管),特别是厚朴投资基本是高盛在中国的代言人,还有淡马锡控股,这些都基本跟华尔街保持一致的,成立之初各方共同承诺,由中方控股,独立运营,未来在中国独立上市,现在厚朴投资站在ARM跟软银这边,所以话语权这块基本是在外资这边啦,其实换不换人这个还好,问题是这块的决定影响到了独立运营,甚至影响到公司的后续发展策略,如果自研IP被限制(自研的收益由安谋100%持有),基本上就控制公司发展,只能做ARM的销售商,只能依附于ARM得不到发展,这才是大事!

  蒙牛:“再创一个新蒙牛”迈开第一步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申港证券 曹旭特 张弛)

  1.1 携手中粮 重回增长

  【中粮入主,蒙牛开启新时代】

  2009年,中粮集团及厚朴基金受让蒙牛20%股权,成为了蒙牛第一大股东。

  2年后,牛根生辞去董事会主席职务,并逐渐淡出蒙牛。

  2015年,公司营收较为罕见的出现负增长,次年卢敏放临危受命,出任公司总裁。

  【大力改革,重回增长】

  卢敏放把核心业务板块分成了常温、低温、冰品、奶粉等独立运营的新事业部,并着重加强全球优质奶源建设。

  通过改革,蒙牛重回上 通道,公司总营收/净利润从2011年的373亿元/15.9亿元,上升到了2020年的760亿元/36.3亿元。蒙牛更是扩张到产业链的多个环节。

  除了拥有现代牧业、雅士利、中国圣牧外,同时还撑控了贝拉米、妙可蓝多等多个企业,一方面通过现代牧业、圣牧等抓奶源建设,另一方面通过雅士利、贝拉米和妙可蓝多抓产品和市场布局。

  【增长再提速,“再创一个新蒙牛”计划】

  21年11月30日,牛根生正式辞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职务,同时,一批中粮集团主导的干部上任。

  中粮在蒙牛的控制力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其发挥更强的作用,且有利于集团主导的战略进一步落到实处。

  在此背景下,21年1月蒙牛首提“2025年再创一个新蒙牛”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发展战略“五年计划”。

  1.2 “五年计划”首份成绩单营收利润双增长

  【“开局之年”业绩良好】

  21年为蒙牛“再创一个新蒙牛”五年战略开局之年,当年度公司实现营收881.41亿元,同比增15.9%;拥有人应占利润50.26亿元,同比增42.6%。

  【液态奶收入765.14亿元,同比增12.9%,特仑苏占据半壁江山】

  常温、低温、鲜奶事业部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升级、渠道精耕。

  常温奶业务连续五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其高端品牌“特仑苏”单品营收超300亿元,成为全球乳业第一大单品。

  低温鲜奶业务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至13.4%,其中每日鲜语增长80%,占据低温鲜奶第一品牌地位。

  【冰淇淋业务收入42.4亿元,同比增61%】

  公司的随便、蒂兰圣雪、绿色心情等品牌推进产品创新升级,并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完成线上渠道布局。年内,集团还收购了东南亚领先的冰淇淋品牌艾雪(Alice),稳步推进印尼等地业务拓展。

  【奶粉业务收入49.49亿元,同比增8.2%,主要来自雅士利】

  旗下国产奶粉品牌雅士利聚焦瑞哺恩婴配粉品牌基优瑞成人粉品牌,贝拉米聚焦“真实有机”品牌。其中,雅士利实现收入44.4亿元,同比增21.5%,为奶粉业务主要支柱。剔除多美滋商标一次性减值 2 亿元的影响后,雅士利实现净利润1.19亿元。

  【奶酪业务控股行业龙头,占据高增速行业】

  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增长机会,发展儿童奶酪棒、奶酪休闲零食及家庭奶酪黄油等产品。21年7月成功收购中国奶酪龙头妙可蓝多,成为其主要股东。

  蒙牛的奶酪业务包括两块:一是蒙牛自身的特色奶酪,包括爱氏晨曦品牌,而另一块业务是妙可蓝多。妙可蓝多在中国奶酪市场市占率第一,且近年来仍在提高其市场份额。

  21年度,妙可蓝多实现营收44.78亿元,同比增57.31%;实现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160.6%。未来蒙牛有望在公司治理、供应链服务、营销渠道等方面与妙可蓝多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在奶酪行业的市占率。

  收购妙可蓝多后,蒙牛第一任务是帮助妙可蓝多从一家高增速小企业向一家真正有竞争力的中大型企业转型,并确保其质量、公司治理等方面全面达到先进企业的水平。

  ————————————————————

  获取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退出蒙牛,企查查显示其仍间接持股上百家企业

  11月30日夜间,蒙牛乳业(02319.HK)发布公司董事变更、授权代表变更、董事会委员会组成变更的通知,自2021年12月1日起执行,其中,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因退休并拟将更多时间投入慈善工作原因,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这也意味着牛根生自此彻底退出了蒙牛。

  据蒙牛乳业以往公告,2009年,中粮集团宣布联手厚朴基金投资61亿港币收购蒙牛20%的股权,成为蒙牛的第一大股东。目前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有蒙牛乳业23.18%的股份。

  2011年6月11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公告同时披露,牛根生今后将主要投入慈善工作,但保留蒙牛乳业非执行董事一职。

  随着牛根生彻底退出,中粮系在蒙牛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公告显示,王燕女士、张平先生、王希先生将担任蒙牛乳业执行董事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叶礼德先生、李恒健先生、葛俊先生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据悉,蒙牛董事会的三名执行董事卢敏放(总裁)、王燕、张平全部来自中粮蒙牛系。

  企查查APP显示,牛根生目前直接持股或担任职务的企业共有11家(不含注销企业),间接持股企业达159家,涉及电子商务、农业、零售等行业。

  牛根生到底没有守住蒙牛。

  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牛根生绝对是特立独行的一位。当年离开伊利创办的蒙牛时,因为有分钱的习惯,所以很多曾经的同事来到了他的麾下,一起开启一轮创业。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牛根生深谙其中的道理。

  上世纪90年代就经常看到有关牛根生的人物专访文章,而近些年他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中,由热闹归于平淡、平静。也许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这样的。

  这一次牛根生又一次进入舆论的视野。11月30日深夜,蒙牛乳业发布董事会改组公告称,牛根生因退休并拟将更多时间投入慈善工作原因,自12月1日起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

  普遍认为,随着牛根生彻底离开蒙牛,中粮系在蒙牛中的主导作用将愈加显现。

  牛根生的创业从41岁开始,那是在1999年,创业前他在伊利担任副总裁一职。让他引以为豪的是,在他创业之初有不少曾经的同事过来一起开闯事业,他认为创业者的信誉是无价的,信誉带来信任,尽管它不能出现在一个企业的资产表内。

  牛根生的蒙牛创业,可以用“迅速崛起”4个字来形容,彼时,中国乳业的两大巨头蒙牛和伊利这是公认的。

  产业壮大了,自然要进入资本市场。上市令企业获得了充足的融资可能,也会令企业家财富值飙升。2004年,蒙牛在香港上市,五年之间就达成了上市的目标。

  上市之后的又三年,蒙牛在营收上反超了伊利,成为中国乳业领军企业。

  2009年,也就是蒙牛10年,中粮集团宣布联手厚朴基金投资61亿港币收购蒙牛20%的股权。蒙牛的第一大股东易手。也许从那时开始,牛根生从蒙牛的淡出就开始了。

  2011年6月11日,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20年之后的今天,他则是更完整的退出。

  牛根生之前也是对百年企业有过一些自己的说法,这说明他还是想把蒙牛持续做下去的。

  但是2008年,蒙牛也遇到资金上的危机。这也给中粮进入创造了机会。虽然刘根生逐步退出了蒙牛,但是套现120多亿港元。

  有评论认为,牛根生完全退出蒙牛有年龄和精力上的原因。而且他现在慈善人和投资人的角色也是非常明晰的。

  2005年1月,牛根生成立了“老牛基金会”,慈善的意念很早就萌发。他曾表示,将把自己不到10%的蒙牛股份全部捐给该基金会,其配偶及子女不得继承。从基金会成立到现在,16年捐款近16亿。

  与此同时他还是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投资。目前持股的企业数达到了14家。

  牛根生的创业人生还是很牛的。

  老板学破局:让企业少走弯路 在中国的投资圈,高瓴资本的张磊,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

  在当年刘强东和章泽...

  完美日记考虑IPO: 估值至少20亿美元

  据IPO早知道消息,国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Perfect Diary)近期已与多家投行商讨IPO事宜,预计今年年底或2021年上半年挂牌上市,不过尚未最终确定在香港还是美国上市,估值将至少达到20亿美元。稍早前的报道,完美日记已于3月初完成新一轮1亿美元融资,老虎全球管理基金(TigerGlobal Management)领投、厚朴基金和博裕资本跟投,投后估值已达20亿美元。

  【华人首富易主赵长鹏身价达900亿美元 赵长鹏回应登顶华人首富:没有流动性的估值意义不大】11月30日,据财经杂志报道,《福布斯》数据显示,加密货币平台币安创始人赵长鹏拥有30%的币安股份。

  按此计算,赵长鹏的身价现已达到900亿美元。这意味着赵长鹏已成为华人首富,并跻身全球十大富豪之列。

  据赵长鹏发推疑似回应财经杂志,如果我以 1 美元的价格将公司 0.01% 的股权出售给某人,则该公司价值1万美元。如果我发行一种供应量为1万亿的代币,并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某人,那么我就有1万亿美元。没有流动性的估值意义不大。

  【牛根生彻底退出蒙牛】11月30日深夜,蒙牛乳业发布董事会改组公告。公告提到,牛根生因退休并拟将更多时间投入慈善工作原因,自2021年12月1日起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据财经网公司观察了解,1999年,牛根生从伊利离职,“另起炉灶”创立蒙牛。2004年,蒙牛在中国香港主板上市。2009年7月,中粮集团与厚朴基金以61亿港元对价收购蒙牛公司20%的股权。2011年6月,作为蒙牛创始人的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接替其为董事会新主席。

  帮首富之子年赚百亿,还想花400亿拿下格力,他是谁?

  很少有企业家因为女星而频繁上新闻头条,不过香港的李泽楷却例外,很多人关注他不光是因为他是首富李嘉诚的儿子,还因为梁洛施这个前女友。虽然李泽楷因为嫌结婚麻烦,自称一辈子不想结婚,但是以他的财富和地位来讲,他根本不会缺女人。要知道李泽楷仅仅在美国的一支基金的价值就已经达到950亿美元。

  其实李泽楷最值得称道的还是他庞大的人脉关系网,当年李泽楷没有动用自己任何资金,仅凭借着关系和他人的资产就鲸吞了价值将近4000亿的香港电讯公司,也因此一战成名。但是在这个过程也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这里面与两个人的帮助密不可分,一个是袁天凡,另一个就是方风雷。

  1999年,持有香港电讯55%股权的英国电报局称要出售该股份,此消息一经发出立刻吸引了众财团和大佬们的注意,这其中就包括了李泽楷,当时能对李泽楷构成威胁只有新加坡电信。不过新加坡电信已经开价50亿美元,另外加上一些股票来收购。如果想要得到这些股权,李泽楷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

  但是对于李泽楷来说,即使父亲是李嘉诚,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金。这个时候李泽楷想到了袁天凡和方风雷,袁天凡是李嘉诚身边最得力的干将,而父亲后来把他派给了李泽楷,当年袁天凡以一己之力解决了公司股市的震荡问题,而方风雷则是李泽楷在内地找来的一个奇兵。

  此次收购香港电讯,方风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帮助李泽楷在中国银行贷款40亿美元,这也是中国银行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贷款,可以说没有方风雷这笔贷款不会这样轻易放出。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银行对于未来收益的精准把控,袁天凡说如果银行还是固守老传统,别说40亿美元,就算是4亿美元银行也不会贷给你。后来方风雷和袁天凡又帮助李泽楷的贷款额度提升至130亿美元,才得以让李泽楷顺利完成对香港电讯的收购,让李泽楷每年能赚上百亿。

  方风雷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能够让李泽楷都称之为奇兵,网上关于他的资料并不是很多,不过方风雷在商界和金融界可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在政商两界织起了两张庞大的关系网。很多业内人士都说,谁需要找官方办事,那么首先要找方风雷。

  1970年,方风雷在部队当了几年的兵,退伍后他边打工边学习,考上了中山大学学习经济和中文。方风雷毕业后来到外贸部工作,由于工作努力被上级派到美国继续深造,而此次的出国留学成为了方风雷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方风雷还是厚朴基金的核心人物,据消息称这家基金将要花400亿拿下格力转让的15%股份,而方风雷可以和厚朴基金的创始人王中信与何潮辉平起平坐。目前这家基金的估值已经达到150亿美元,可以说完全有能力鲸吞格力集团价值400亿元的股权。

  之所以说方风雷厉害,是因为经过他手中的交易都是大手笔。早在2009年,方风雷就带领厚朴基金联合中粮集团共同斥资60亿收购了蒙牛的股份,成为了当时食品行业最大的股权交易。通过方风雷的运作,让厚朴基金在蒙牛身上每年至少赚到1亿元。

  如今,厚朴基金再一次把目光瞄准了格力集团15%的股权,而这一次方风雷将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论人脉关系,方风雷绝对是这一方面的佼佼者,论资金实力,厚朴基金不输给任何一家财团。可见这一次拿下格力集团400亿的股权,厚朴基金是势在必行。

  帮首富之子年赚百亿,自己每年赚蒙牛1个亿,还想花400亿拿下格力。其实有了厚朴基金的加入,对于格力是一件大好事,不过对于董明珠本人而言,则意味着失掉更多的话语权。最终的结果如何,我们只有静观其变。

  【作为国内捐股第一人,为何黯然离开了蒙牛,控制权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控制权的重要,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形:

  2008年9月16日,蒙牛被卷入“三聚氰胺事件”,形势急转直下。9月17日停牌前,蒙牛乳业股价为每股20港元。9月23日,蒙牛复牌开盘即暴跌66%。

  蒙牛股票下挫后,股票价格波动就很可能引起被抵押的股票被动出售。这时候,让牛根生备受煎熬,因为4.5%的股权归属就有可能决定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事实上,当时境外机构所持蒙牛乳业股权已经不容小觑。摩根大通、花旗、未来资产环球投资(香港)、瑞银、持股份额已经达到了46%左右,远远超过了蒙牛管理层方面所持股份。

  而就各大机构而言,一旦摩根士丹利将质押股权拍卖,谁获得这4.5%的股权都意义重大。以瑞银为例,如果能得到这部分股份,其持股数将达到了16.73%,与金牛与银牛合计持股数相当,这足以让牛根生失去对蒙牛的控制权。

  于是,2008年10月18日,牛根生向“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和长江商学院同学发出了一份万言书求救:“由于股价暴跌,导致我们抵押给摩根士丹利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制谎言,一面张口以待……能不能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

  在信中,牛根生还表示:“我也提醒各位理事、同学,一定要以蒙牛为鉴,防范类似风险。至于蒙牛(老牛控股),最后即使白送了弟兄们,也绝不愿被外国人买走。”

  在牛根生的本次资本危机中,国内诸多企业大佬纷纷出手援救。柳传志连夜召开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打到了“老牛投资”的账户上;俞敏洪闻讯,火速送来5000万元。傅成玉先生打来电话说,中海油备了2.5亿元,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取!

  牛根生还提到,田溯宁、江南春、马云、虞峰、王玉锁等人,都表示随时随地可以伸手援助。

  最后充当白衣骑士的是宁高宁的中粮,2009年7月6日,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以港元每股17.6元的价格投资61亿港元收购了蒙牛公司20%的股权。

  于是蒙牛控制权隐患告一段落!而本来可以与伊利平分秋色的蒙牛,在创始人离开后,与伊利的差距越来越大!

  可见企业控制权的设计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而对于牛根生而言,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悲乎?所以,并不是公司上市了就没有控制权之忧!

  【股东掌握控制权的几种常见方法如下】

  1、有限合伙企业控制法;

  在原来公司上注册一家100%控股有限合伙企业。你做GP,公司法规定GP有100%控制权,马云以此控制蚂蚁金服。

  2、协议控制法;

  签订一致行动人和投票权委托协议。这就是雅虎、软银、蔡崇信,为什么站在马云这边。

  3、董事会设计法;

  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创始人占2/3以上席位,并有董事会提名权,马云合伙人制度控制阿里。

  4、AB股设计法;

  即同股不同权。A股一股1票投票权,B股一股20票投票权。东哥持B股控制京东。

  5、公司章程法;

  通过章程规定拥有重大事件,一票否决权,对公司有绝对控制及管理权。任老爷子以此控制华为。

  马云说过企业要用协议、章程控股,而不是所占股权,全套协议、章程都在下面100套最新协议方案中,拿来用就可以了

  中粮集团(下称“中粮”)董事长宁高宁清早起床,照例在楼下的小餐馆买了两个火烧饼,回到家做的早餐就是两份炒饼,自己一份,女儿一份。

  不过,在楼下的小餐馆买火烧饼的时候,他仍然有一丝忐忑。在2009年中粮集团大手笔收购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下称“蒙牛”)20%的股份,一时宁高宁成了舆论的焦点。之后没过几天,便有传言说宁高宁“停职学习”,尽管中粮第一时间出面辟谣,“但这段时间记者有时候会在门口等我,我刚起床蓬头垢面的,也怕有人看我。”

  宁高宁被外界誉为长袖善舞的资本运作家,以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企业并购和整合闻名天下,走到哪里都是一股将军气势。可是他本人其实想过一种低调的生活,比如简简单单给女儿做一份早餐。“我不太喜欢做这些很高调的东西,但是没办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我必须扮演好。”在接受CBN记者专访时,宁高宁淡淡地说。的确,他必须要扮演好自己经理人的角色,无论是在华润还是在中粮。

  2005年初,宁高宁在华润集团总经理的位子上调任中粮董事长,进入中粮之后,对中粮的产业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两个多月前,中粮联合私募股权基金厚朴投资出资61亿港元,入股蒙牛,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

  事实上,宁高宁在进行整合的这几年,也在不断调整和调整手法,包括对收购企业人事的安排、管理架构的梳理、企业文化的渗透统合以及财务手段的搭配运用等。宁高宁离开华润之时,面临的就是这些问题,现在依然是。

  宁高宁在大学的时候主修财务,也因此在业界以并购整合擅长。不过,资本之外,他脑袋里装的却是风云诡谲的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地图。

  宁高宁最近在读柏杨的一系列历史著作,特别是对近代史情有独钟。明末清初时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以及文化和经济的构成,在他眼里变得越来越有意思。“我最享受的东西,说实话,就是今天我没事,看一本书。”

  在近代史之前看东亚,和近代史之后看东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现象,在中国被忽略的海国图志,在日本却洛阳纸贵。这段历史对于中国工业的启蒙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宁高宁顺便还讲了一个故事,曾国藩曾经赠给其弟一副对联——“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勉励其在连年征战之后好好地读书,修身养性。这副对联如今被刻在 “忠良书院”的“再读亭”上,“忠良书院”是宁高宁来到中粮之后创办的企业大学。“我们的同事,在外面竞争激烈,也比较辛苦,那么回来就读读书。”宁高宁说。——2009年9月30日《第一财经日报》#管理#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