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恒利(100万人民币,购买基金,10年后可以累积到1000万吗?)

2024-06-01 14:01:51 首页 > 基金 好运到财经网整理

  100万人民币,购买基金,10年后可以累积到1000万吗?

  告诉你我的亲身经历:2018年在招行买了100万曹名长的中欧恒利,封闭3年,大概到2020年9月只有10万盈利(连分红在内),所以,10年你可以自己推演一下有多少可能

  普通白领如何通过理财投资,稳定获得10-15%的年化收益率?

  理财投资这块,我挑了一些热门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月薪3000,应该如何理财。

  1、需要了解下未来用钱的规划,了解下可以投资的资金。

  比如我月薪3000,我每个月的固定使用是2000,那么我有1000是可以用来投资的。

  2、固定使用2000这部分,可以放到那种日理财里。

  选那种当天可以赎回的。这样活期理财可以最大化了。

  买哪种可以对比下招行,平安,光大,中信。

  目前来看,招行灵活度最高,可以当天赎回5W。利息嘛,其余的高一点点,可以可以做个配比,部分放到招行,部分放到别的。

  3、可投资的1000部分,可以去买一些收益高些的产品。

  这里推荐买基金定投,需要找一个靠谱的懂理财的朋友推荐,也可以找银行的理财经理推荐,大概率应该是收益还可以的。

  4、推荐办理一张信用卡。

  这样你可以有一个月的理财周期,不使用现金。平常使用信用卡购买即可,而且还可以有积分,搞积分兑换以后。

  二、有哪些比余额宝更好的理财方式?

  我说下我用过的吧。

  1、银行系,比如招行的朝招金啥的。中信,邮储,南京银行的都有。

  优势1、利息比余额宝更好。基本上也有个3%左右吧。

  优势2,买入赎回都比较快。工作日当天16;30之前赎回。

  优势3,金额没有门槛,只要你抢得到,基本上金额都不咋限制。

  2、平台系,比如陆金所,京东金融。

  他们和银行合作的,比如三湘银行。优势嘛,和银行的那3个一个逻辑。但是他们的利息会更高点。

  3、未来。

  等我以后发现了,再来说哈。

  三、在保本的前提下,收益最高的投资理财方式有哪些?

  1、没啥保本的,除非定期存款。

  2、2019年各银行定期存款的年利率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浮动。央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基准年利率:三个月为1.10%、半年为1.30%、一年为1.50%、二年为2.10%、三年为2.75%。”

  3、你既然这么问,那应该是保守型客户了。保守型客户的话,如果在银行那边做理财(综合配置活期理财,固守类产品,基金等),综合年化收益5%-6%应该是可以的,但是不保本哦,只能说跑赢房贷问题不大。

  四、有XX万闲钱应该如何理财

  1、保守点玩法就是做到7%的年化收益,目标是跑赢房贷。跑赢通胀。

  我以50万元资金为例,其余但也是类似的。

  A、40万元放在银行理财,做固收类产品,做到6%收益。

  B、5万元买基金,年化10%收益。

  C、5万元买股票,年化20%收益。

  这样整体就是7%年化收益左右。

  2、激进一点的玩法就是改变配比。风险拉高点,年化收益做到10%

  A、30万元放在银行理财,做固收类产品,做到6%收益。

  B、10万元买基金,年化10%收益。

  C、10万元买股票,年化20%收益。

  这样整体就是10%年化收益左右。

  3、再激进一点的玩法就是改变配比,风险拉高点,年化收益做到13%

  A、10万元放在银行理财,做固收类产品,做到6%收益。

  B、20万元买基金,年化10%收益。

  C、20万元买股票,年化20%收益。

  这样整体就是13%年化收益左右。

  五、普通人应该有的理财常识

  1、理财方式有哪些

  银行活期存款(大学之前搞过,后面没搞过),

  银行定期存款(大学之前搞过,后面没搞过),

  银行短期理财(搞过,4%-8%),

  银行长期理财(搞过,4%-8%),

  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固收类,包括

  基金(搞过,整体收益不错,最坑的是中欧恒利,3年封闭才10%左右,核算下来年化3%,很坑,最牛的是南方新优享,100%年化),

  股票(A股,美股港股,整体赚钱的,且经验越来越丰富,花钱买过的教训太多,未来应该收益率会更高。初学者建议先A股开始,毕竟港股和美股有开户门槛)

  信托(6-8%的年化收益,门槛比较高,至少100w起。现在房地产不能进入信托了,信托就很少参与了。)

  比特币(享受了下今年的红利,有3倍收益),

  房产(搞的太晚了,除了自住的这个比较喜人,其余的都不行,建议谨慎,属于下坡路了。当然如你有朋友做中介公司,可以参与下,搞搞二手房买卖,会很快)。

  私募基金,股权投资(进行中,未来再来汇报)。

  民间借贷,这个靠自己识别,自己谈了。不是专门搞这个,是你有靠谱的亲戚朋友有需要,你可以合作下。

  商铺&公寓,没搞过,之前研究过,大概率应该不行,建议谨慎。

  2、 不同的产品的优劣势,适合什么样的人。

  3、 风险和收益是相辅相成的,一定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知,设定一个目标。

  六、保本的前提下,什么理财方式收益最高。

  银行存款,只有这个保本吧,其余的基本上没有。

  七、遇到的坑

  1、目前最大的一个坑是投一个P2P。 为什么投这个呢,因为CEO认识,里面有个员工也认识。虽然不熟悉,但是我认为他们是不会跑路的,结果跑路了。 经验教训就是,以后依赖人这种东西,不靠谱。需要降低对人的依赖。多点理性分析。 还要搞清楚业务模式,P2P这个模式,之前有大佬给我讲过就是坑,我没听····

  2、美股开户

  用一个朋友的名字开的,他是美籍,结果他找不到账户和密码了,没发找回账户了,尴尬。他现在常驻美国,都不好联系了。

  所以如果不是自己人,用别人名字谨慎吧。

  八、总结下,

  1、 高收益和高风险是同步的,这个看每个人的资金状况,投资风格以及风险接受度了。脱离风险测评去谈投资,都是耍流氓,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接受度不一样。

  2、 其余的理财方式还包括房产,股权投资,私募基金,比特币等等,每个人根据情况自己处理即可

  收看财经类的新闻对于自己理财有没有什么帮助?

  有帮助,但你要明白其中的逻辑。

  如今近期新闻常说基金发行的事件。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公募基金尤其是偏股票型基金发行持续火爆。11月8日发行的新基金东方红睿玺仅一上午就卖出超过100亿元,远超预定的20亿元规模上限,将启动比例配售。10月24日一天时间里,中欧恒利三年定开混合基金就“卖完了”——单日销售量高达74亿份;嘉实价值精选作为一只高风险偏好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底仓都得八成,但一开售三天销售量就冲高到66亿元,基金公司提前收官。这样火爆的场面,让人民赶快似乎回到了牛市,而真的如此吗?这些究竟是谁的援军,谁的对手盘呢?他们又会买入哪些品种呢?接下来重点分析。

  偏股型基金的火爆,显然会对投资者带来一种信号,那就是市场行情不错,有大量资金等待入场,但真的如此吗?实际上,股民应该也感受到了,近期行情的操作难度还是比较大,一九效应非常突出,热点非常集中,股民手中个股往往是指数反弹时滞涨,指数下跌时跟随跳水,那么究竟为何基金发行如何火热呢?玉名认为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如今市场操作难度大,赚了指数不赚钱,一些资金不得不选择利用基金来投资;另一方面是机构投资者对行情的控制越来越明显,基金的扩容,也是机构投资者扩张的体现。

  据测算,目前公募基金当前的体量在1.8万亿元左右,在A 股总市值中占比约3%,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保险资金持股的总市值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当前仅在前十大股东中,保险资金的规模就达到了1.3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达2.1%。此外,截至今年三季度,QFII的平均持股比例接近1.7%,社保基金的平均持股比例接近2.5%,阳光私募的平均持股比例接近2%。而国家队的资金总量达到了4.43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7.23%。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如今两市60万亿元的市值,除去近40%的大小非因素之外,其余近40万亿元流通市值中,接近1/3的市值已经被机构投资者控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这样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机构重仓股“强者恒强”,而其余大部分个股“弱者恒弱”的局面。所以,基金发行火爆的背后,实际上是机构投资者扩张的进程,对股民来说,也意味着对手盘的实力逐步壮大,那么不做出改变,势必更加被动。

  去年年末市场走出了一波过山车行情,所以近期也体现出一些机构已提前做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而各路资金对于热点的敏感度却出奇的一致,最典型的是四季度来集中对医药板块的热衷,仓位集中。“日历买股法”书中提到过,四季度来,进入到年末冲刺阶段,此时资金要保持反弹的力度,还要顾虑安全性,具有抱团、防御特性的医药股自然成为了首选,所以在9月底,玉名就给大家挖掘医药大板块重点医疗板块,并取得了一波不错的反弹收益;而11月的热点板块也是医药股,近期也较为活跃。而机构投资者持续调仓医药股的行为,也为该板块提供了机会。

  基金从业人员能够自己买基金吗?

  对于这个问题,首席投资官评论员合宜认为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现行法并未绝对禁止从业人员购买基金,倒是证券法有明确规定证券从业人员不得买卖股票。

  而针对基金从业人员是否能够自己购买基金这件事,各家基金公司都按照各家内控制度作出规定,比如有的基金公司规定本公司员工可以购买基金,但需要履行申报制度,有的申报需要在购买之前进行,有的申报可以事后进行,也有公司是每个季度进行一次从业人员的基金购买情况申报。

  通常而言,购买其他公司的基金是重点申报内容,购买自家公司的基金一般自家TA系统也能查看到,而购买货币型基金则无需申报。

  之所以对从业人员进行限制,其初衷主要是因为防范内幕交易,作为从业人员,行业交流比较广泛,如果保证不损害投资者利益,是每家基金公司都需要考虑的。

  太阳的翅膀:这个你到天天基金网上可以去验证的:中欧恒利

  空气中的:也有可能变成50万

  已下岗:如果你拿这一百万买几套房子,那么你绝对有一千多万了

  人约黄昏后990:不能因噎废食,是选择出现了问题。你同样看看公募基金恒越的“核心”“优势”两个产品,近一年就做了120%,实际上选择基金经理很重要!

  品味人生伟歌:你抱着这种想法买基金,还没有实施已经输掉一半了[流泪]

  浙江小周:你这是多高的收益率,我20万放基金里,还是中高风险的,一年就3万不到的收益!还不够股票中亏的,没那么夸张的收益

  龙哥影视号:存银行也差不多

  时言之:说基金以前怎么牛,都是事后诸葛亮,以后怎么样?还是未知数。

  老基同学:[握手][握手][握手]同病相怜啊,兄弟,我比您更惨,转场内亏10%左右认输出局了。从此,永不买三年定开基金

  风雨过后见大雪:基金之前会互相调仓的。。。自己去想吧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