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

2024-05-29 14:19:07 首页 > 基金 好运到财经网整理

  最新消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周三公开去年生物发现报告,指科学家团队利用仪器和馆藏样本,与在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及越南的大湄公河地区的物种进行比对,成功发现了224种动植物新物种。

  WWF报告中指出,去年合共发现155样植物,另有35种爬虫类、17种两栖类、16种鱼类和一种哺乳类动物等,例如在泰国的岩守宫、越南和柬埔寨的大头青蛙、越南的桑树树种,以及老挝的多汁竹种等,其中豆蔻山落叶蛙更要动用青蛙叫声和基因数据分辨,部分物种过百年后终寻觅其真身。

  WWF表示,这些经历数百万年进化的物种,有许多正面临严峻威胁,甚至在灭绝前仅获文字描述。该地区因受人类破坏和疾病传播,以及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等而令栖息地大减。组织希望能尽快保育区内的野生动物,好让未知的物种生存,继续发现新物种。

  #微头条日签# #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在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今晚八点半,请“以生命之名 为地球发声”@今日头条 @头条传媒 #我要上 头条#

  【世界自然基金会:爱吃肉的欧洲人破坏南美生态】“欧洲人爱吃肉与南美生态环境有什么关系?”据《瑞士农民报》14日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欧洲人爱吃肉的饮食习惯给南美自然环境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世界自然基金会称爱吃肉的欧洲人破坏南美生态#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人均肉类消费量约为42公斤,但欧盟平均消费量却超过65公斤。欧洲人爱食肉类,主要包括鸡肉、鸭肉、猪肉和牛肉,尽管德国近年来掀起“素食热”,但2020年人均肉类消费仍有约61公斤,捷克这一数字甚至达到80公斤。

  报告认为,欧盟和英国居民爱吃肉间接导致作为畜牧业饲料的大豆消费提升——人均年消费约60公斤,其中55公斤为动物饲料。南美洲大豆产量过去几十年已经翻了三番,从而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承受重压、破坏自然栖息地。由于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越来越多民众也因此流离失所。

  目前,全球三个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两个在南美,分别是巴西和阿根廷。WWF认为,如果欧洲人改变饮食习惯,将显著减轻对重要自然区域的压力。德国去年消费的大豆中,约有96%用于生产动物饲料,只有4%用于生产植物性食品。该组织建议,若每个德国消费者每周能少消费约一斤肉类,所需大豆种植面积就可减少近300万公顷,相当于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面积。

  欧盟目前正着手立法,以阻止其他国家为生产出口到欧盟的商品而破坏森林资源。但是,WWF认为,该法律草案还应将草原等生态系统也列入保护范畴,因而要求欧盟改进。德国《明镜》周刊还警告,由于俄乌冲突,“农业大国”乌克兰出口粮食受阻,欧洲人必须改变饮食习惯,并减少粮食浪费。(《环球时报》3月15日4版文章,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图集 | 2022年“地球一小时”熄灯仪式】2022年“地球一小时”熄灯仪式于3月26日晚20:30在北京凤凰中心举行。本次熄灯仪式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主办,凤凰卫视联合发起。图二为北京凤凰中心进行熄灯。图三为熄灯前的北京凤凰中心。#地球一小时# #行动共创未来#

  把脉长江,科学施策。9月27日,世界河流日当天,澎湃新闻携手@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八家科研院所共同发布《长江生命力报告》。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保护大使@倪妮 邀您共同关注!

  【德媒:#欧洲人爱吃肉破坏南美生态环境# 】3月1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援引法新社报道称,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7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在欧盟和英国,人均一年消费60千克大豆,其中55千克都用来作为动物饲料,若欧洲人改变爱吃肉蛋奶的饮食习惯,将显著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世界自然基金会:#澳洲山火致30亿动物丧生或流离失所#】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澳大利亚2019年夏天的大范围山火已造成约30亿动物丧生或失去栖息地,比今年一月份时预测的数据增加了两倍。据英国广播公司28日报道,WWF表示,这场横扫澳大利亚所有州的山火,已经成为了近代历史上最严重的的自然灾害之一,造成大批哺乳类、爬行类、鸟类和两栖类丧生或失去栖息地,另有至少33人在山火中丧生。世界自然基金会:澳洲山火致30亿动物丧生或流离失所 - 原创 - 海外网

  【报告:#近50年全球野生动物数量减少近七成#】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0日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进行了一项针对世界各地的4000多种不同物种的20000多只动物的研究,研究报告显示,自1970年以来,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种群规模,平均下降了68%。世界自然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谭雅·斯蒂尔指出,随着人类燃烧森林,过度捕捞和破坏野生栖息地,野生生物数量正经历着“自由落体”式的变化。#人类50年消灭世界三分之二动植物#

  来看看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曾经发起过的一个立意深刻的活动。

  这个活动叫“种群像素化”,简而言之就是用野生动物的现存数量作为像素值来组成它们自己的图像。众所周知,像素值决定着图片的清晰度,因此,动物越濒危,像素越低,图片也就越模糊。不管如何,我觉得这个创意真的非常棒,可以让人非常直观地通过视觉感受认识到野生动物的现存数量,分享一下当时活动的一些图,有一些图尚可辨认,有一些图已经看不太清了。

  顺带一提,WWF这个组织的徽标上是一只大熊猫,当初他们选择大熊猫作为徽标是因为觉得它是美丽可爱的濒危物种,有着吸引人的特质,受到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喜爱,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早安·世界|回眸2020⑨保护:#动物生存困境#】当人类因新冠而陷入困境时,动物们的生存状况同样受到了影响。7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到2020年发生的澳大利亚丛林大火,造成了近三十亿只动物死亡或流离失所。除了野火之外,蝗灾、病毒、气候变化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在影响着动物们的生存。早安·世界|回眸2020⑨保护:动物生存困境_快看_澎湃新闻-The Paper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