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竞逐基金托管牌照 推动财富管理加速转型

2024-06-11 01:56:55 首页 > 基金 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近两年,监管向券商发放基金托管牌照的速度明显加快。年内已有两家券商拿到了基金托管牌照,截至目前,共有29家券商拥有基金托管牌照,在排队申请基金托管牌照的机构共有12家,包括7家券商。

  券商竞逐基金托管牌照

  今年以来,已有两家券商拿到了基金托管牌照。1月份,南京证券公告称,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已获核准;东方财富则在6月份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东方财富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已获核准。此外,8月12日,证监会更新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显示,东兴证券、湘财证券也在今年递交了基金托管人资格申请,且申请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并进入补正阶段。

  截至目前,证券行业共有29家券商拥有基金托管牌照,包括海通证券、国泰君安、东方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等。

  对于券商纷纷申请基金托管牌照,东北证券表示,自2013年《基金法》修订,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开展基金托管业务以来,正值大资管行业蓬勃发展,截至2022年7月,公募基金规模已达到26万亿,私募基金规模达到20万亿,券商开展基金托管业务持续处于业务红利期,具备业务开展的市场基础,并且通过多年的经纪、研究、产品代销等服务沉淀,证券公司也积累了一定规模的机构客户,这是外因。从内因推动来看,近年来证券公司持续开展财富管理转型、数字化转型等战略,均是建立在“因客制宜”的基础之上,券商通过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的配套,拓展机构客户服务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减少对价格竞争的依赖,是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利抓手。同时,基金托管业务偏运营属性,多数证券公司具备资管产品运营经验、系统支持和专业人才,能够为托管业务资格申请提供高效的筹备基础。

  东方证券表示,基金托管业务能够助力券商开展全面机构客户服务,增强机构客户黏性。基金托管业务作为一项轻资产业务,能通过资产托管直接带来托管费收入,还能间接带动两融、期货、经纪业务的相关收入,在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大趋势下丰富多元化收入,催生业务融合新机遇。

  记者注意到,目前排队申请基金托管牌照的机构共有12家,包括7家券商和5家银行,券商有西部证券、财信证券、第一创业证券、天风证券、东北证券、湘财证券、东兴证券,银行有汇丰银行(中国)、蒙商银行、重庆农商行、上海农商行、法国巴黎银行。其中,西部证券申请时间最早,于2018年就提交了相关申请材料,目前也处于“补正”状态。

  加强差异化增值服务

  推动财富管理加速转型

  券商托管基金热情高涨,但目前银行依旧是基金托管的主力。华泰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托管费分别为25.2万亿元、289.4亿元,其中,银行托管的基金资产、托管费分别为24.7万亿元、285.6亿元,占比分别为98.2%、98.7%。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基金托管市场中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加强差异化增值服务,是推动财富管理加速转型的必然方向。

  东方证券表示,相比银行托管,券商托管业务作为券商机构服务的一环,更具有“一站式”服务带来的效率优势,也更具有产品运营和结算方面服务创新发挥空间。随着托管业务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券商要从提升定制化服务和IT能力着手,同时提高后台运营效率以及内部风控水平,与券商其他业务有机整合,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延伸综合金融服务产品链。

  东北证券表示,银行在资本实力、网点布局、金融科技能力、金融产品代销能力等可与券商同业相比较的方面,都具备不容撼动的实力。相对于银行,证券公司深耕投资领域,在投行、经纪、投研等范畴具备银行所不具备的牌照,也更加理解投资端和产品端双方的需求,想要更快突破托管业务的困局,加速推动财富管理转型,突破点之一是大力发展机构金融业务,券商托管的优势在于业务联动,即向机构投资者提供综合、高质量的一站式金融服务,以托管业务为基础平台,进而更好地为各类机构提供投研、资讯、交易、运营服务、代销、跟投及孵化等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以投资服务、公募投顾、量化系统等为基础向机构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使财富管理转型进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一家头部券商托管业务负责人表示,银行由于进入基金托管市场较久,市场占有率较高,如果券商要想从银行“虎口夺食”,需要加强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并根据自身优势为基金产品提供差异化的托管增值服务。券商基金托管的优势就在于短期权益类投资者较多,对券商而言,基金托管业务只是开始,随着券商对于券商资管和基金托管业务的完善,托管业务范围将扩大。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