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3

2024-06-10 15:13:17 首页 > 基金 好运到财经网整理

  1763年,圆明园九州清晏殿燃起熊熊大火,52岁的乾隆被困其中。所有皇子呆站在殿外,只有五阿哥永琪想都不想就冲了进去。没多久,永琪背着皇阿玛逃出生天。1958年,密云修建水库挖出了永琪墓,百年前的传言被证实。

  一部《还珠格格》让五阿哥永琪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皇子,永琪虽然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不过影视剧却杜撰了永琪的生平,这当然是一种浪漫的艺术手法。但是,乾隆对永琪的喜爱确实为真,如果永琪没有早亡,或许大清的历史也要被改写了。

  相传,自雍正皇帝起,便习惯用一种隐秘的方法立储,将心中属意的人选写下来,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藏在“正大光明”的匾额之下。待皇帝驾崩后,将两份秘密诏书比对,若无差池,就说明匾额后面的诏书没有被调包。

  这个方法是为了解决储位之争,但是却也留下一个弊端,假若皇子中无人堪当大任该如何?比如乾隆皇帝为何会选择嘉庆继位,多半是他已经无人可选,不得已而为之。后来,大清王朝果然在嘉庆帝手中日暮西山。

  后世一直猜测,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也是因为永琪过早病逝。毕竟,在乾隆的儿子当中,永琪确实是被特殊对待的那一个。

  之所以如此说,也是因为修建密云水库时,挖出的永琪墓实在太过奢华,不仅墓葬规格高,就连陪葬品也非常丰富。

  最重要的是,乾隆为永琪安排的是一处风水宝地,墓前还有一条月河,正是福荫子孙的象征。

  由此可以推测,乾隆对永琪身后事的安排,完全是参照了太子的规格。毕竟,永琪可是乾隆17个儿子中,第一个被封为亲王的。

  1763年,圆明园的一场大火让乾隆心有余悸。当时,他的儿子们就在外面冷眼旁观,只有永琪不顾生死安危将这位老父亲救了出来。乾隆对殿外的儿子们寒心,同时又被永琪暖了心。经此一事,永琪被封为了和硕荣亲王。

  “荣”代表着“荣耀”,单是一个封号就足以看出乾隆对永琪的重视。那么,永琪到底有多优秀?

  爱新觉罗·永琪是乾隆皇帝的第五个儿子,自幼聪慧,能文能武。乾隆这个人就是充满文艺范的,所以他自然喜欢有文采的儿子,孝顺又多才的永琪自然得到了乾隆的喜爱。

  永琪可以说是个全才,他自小学习骑马射箭,精通汉语、满语、蒙古语,而且擅长天文、地理,和算术,尤其是书画水平也是相当得高。有这样的儿子,乾隆当然是骄傲的。

  自此,乾隆逐渐开始重视和培养永琪,指派他参加一些祭祀、慰问、凭吊等国务活动。

  其实,乾隆当时封永琪称号时,永琪已经生病了。所以,乾隆这么做也是为了让永琪心情好一点,尽早恢复身体,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据史料记载,永琪的病是“王患附骨疮,不得溃”,因此只能卧病在床。乾隆前去探望病中的永琪时,无意中问起他病中如何剃头。

  永琪回答说:“福园门外,有一民人剃头甚好,著人唤进来剃的。”

  乾隆一听,顿时龙颜震怒,皇子的头怎么能由平民来理?因为按照皇家的规定,皇子剃头该由按摩处的太监负责,现在居然由民间剃头匠经手。

  另外,永琪居住的福园是宫禁之地,外人是绝对不能随意出入的,这属于犯禁。于是,乾隆将“总管及五阿哥谙达等,交宫内总管治罪”。乾隆关注永琪,连剃头这种小事都要亲自过问,可见永琪在乾隆的心里何等重要。

  1766年,25岁的永琪薨逝,乾隆悲伤地厚葬了他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儿子。但是,乾隆多年也不忘永琪。1793年,英国使节马戈尔尼前来谒见乾隆。

  乾隆像诸多老父亲一样,开始与外宾谈及自己的各位儿子。但是,乾隆却特意提起了病故的永琪:“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

  乾隆这番话似乎明示了,他有意将皇位传给永琪,只是可惜的是,永琪英年早逝。而此时,距离永琪病逝已经相隔27年,可怜这位老父亲依然对这个儿子念念不忘。

  乾隆三十八年,这一年,63岁的乾隆深知,立储的事不能再拖了。乾隆的儿子其实挺多,一共17个,遗憾的是早夭早亡的就有13个。那么,能够继承大统的就剩下了4个庶子。

  其中,八皇子永璇脚有残疾,这辈子他也无缘皇位。这样的皇帝历史上倒是有一个,就是万历皇帝,但是永璇没这个福分,因为他还有3个竞争的弟弟。

  十一子永瑆醉心书法,这让乾隆想到了宋徽宗,生怕他误国,于是永瑆也被排除了。

  还有一个十七子永璘,他的性格骄横,经常惹是生非,这样的性格怎堪大任?

  那么,能够继承大统的只有乾隆的第十五子永琰了,也就是资质平平的嘉庆皇帝。如此看来,乾隆该是多么抱憾和无奈。

  每每想到大清的未来,想必乾隆总会夜不能寐吧!

  “脚踩莲花山,头顶凤凰山。”这是密云永琪墓的周边环境,生前享荣宠,身后受重视,五阿哥一生最大的遗憾,或许不是没能和小燕子共享人世繁华,而是他曾离皇帝宝座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东京都25日新增1763例确诊病例,日媒:创周日新增最高记录】据日本《朝日新闻》刚刚消息,日本东京都25日新增1763例新冠确诊病例。报道称,该数据为自新冠病毒暴发以来,东京都周日新增最高数据。#东京都新增1763例确诊病例#

  另据《朝日新闻》报道,本周(19日至25日)东京都日均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为1453.6例,较前一周增加36.1%。

  【#山西1763处文物受降雨影响出现险情#】山西省文物局11日发布消息称,受近日持续强降雨影响,截至10日12时,山西各地共上报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现险情,9座博物馆纪念馆出现小面积漏雨、部分构件损坏等情况。目前,山西省文物局正在开展抢险修缮工作。据介绍,这些文物,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0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789处。新华社分享页

  乾隆御用书法家,梁诗正的书法有多美。

  梁诗正(1697—1763),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梁诗正为清朝乾隆年间的重臣,管至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授翰林院掌院学士、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梁诗正清廉勤政,精通文学,编撰《石渠宝笈》、《三希堂法帖》、《矢音集》。其书法造诣高深,尤擅长行、楷,有诸多书法真迹传世。让人惊叹的是,这位钱塘人不但政绩闻名,而且书法相当精湛。#以书之名#

  梁诗正的书法,最早学的是柳公权,后又主攻赵孟頫、文征明,最后兼融颜真卿、李邕笔法精髓,形成了端庄遒丽、古雅飘逸的个人风格。在他手上,还编就了历代名家书法真迹《三希堂法帖》。

  《梁诗正书法合集》

  公元1763年,乾隆帝将四皇子永珹,过继给了亲叔叔履亲王允裪一脉,永珹由此,断绝了与乾隆帝宗法上的父子关系。

  爱新觉罗·永珹,乾隆帝膝下第四个皇子,也是乾隆帝正式继位后出生的第一个孩子,其生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从潜邸时就侍奉在侧,深受乾隆帝的宠爱。

  不过意外的是,永珹降生后,乾隆帝并未表现出对这个孩子的偏爱,当时的金佳氏,位份仅在贵人,永珹降生后,乾隆帝告诫金佳氏不要有任何恃恩之念。

  后世猜测,这可能与金佳氏出身有关,金佳氏祖上乃是李朝人,在皇太极时归顺,被编入包衣,对于极重血统的乾隆帝而言,金佳氏所生的孩子注定与皇位无缘。

  不过,金佳氏肚子争气,在永珹之后又生下了三个皇子,其中一个早夭,另外两个就是八皇子永璇与十一皇子永瑆,乾隆20年,永珹16岁时,金佳氏离世。

  永珹本就不受重视,母亲离世后使得他的处境更加艰难,而八年后,乾隆帝突然下诏,将永珹过继给履亲王允裪,不过并非嗣子,而是履亲王的嗣孙。

  乾隆帝膝下子嗣并不兴旺,很多皇子甚至皇孙都走在了乾隆帝前面,永珹被过继出去时,乾隆帝膝下的子嗣不算多,所以乾隆帝将亲儿子过继出去的猜测很多。

  最直接的说法就是,雍正时代,宗室之间关系非常紧张,乾隆帝登基后一直想办法要缓和这种局面,将永珹过继给绝嗣的履亲王一脉,也是出于和睦宗室的考虑。

  另外,皇子长大终究要封爵,让永珹继承履亲王一脉爵位财产,也算占了便宜,更何况,永珹相对于当时的永璂、永琪等皇子并不受宠,过继出去无所谓。

  #读史# #历史冷知识# #历史#

  #一起关注山西暴雨#【#山西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出现险情#】11日,记者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截至10月10日中午12点,受暴雨影响,山西共有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诸多险情。文物受损较为严重的有晋城市、晋中市、运城市、阳泉市、吕梁市、太原市,约占全省90%以上。(人民网)山西降雨致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出现险情 携手共“晋”为山西文物“撑把伞”

  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的几个参战国家军服式样#军事##武器装备#

  七年战争(Seven Years War)是英国-普鲁士联盟与法国-奥地利联盟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争于1756年5月17日开始,1763年结束,持续时间长达七年,故称七年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洲,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和菲律宾群岛。

  参战国有大不列颠王国、普鲁士王国、葡萄牙王国等 对抗法兰西王国、奥地利大公国、西班牙帝国、俄罗斯帝国等

  1763年五月初五,乾隆帝在圆明园避暑,可没想到当天发生了火灾。而就在这场火灾中,有两位皇子的命运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皇四子永诚被乾隆呵斥,永 久出嗣,失去皇位继承资格,皇五子永琪则被重重嘉奖。

  乾隆皇帝在清朝历史上是位风云人物,他在位期间,正是大清王朝的鼎盛之时。但是,好皇帝并不一定是好爸爸。乾隆最 为人诟病的就是他的继承人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乾隆不该选择资格平庸的十五阿哥做储君人选,但是现实情况是,当时除了十五阿哥,已经基本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乾隆皇帝一共有17个儿子,但是这17个孩子,却有好几个都走在了他的前边,不禁让人唏嘘。说到这里,简单说说乾隆的孩子们。

  孝贤皇后生的皇次子永涟和皇七子永琮早早夭折,继后那拉氏的皇十二子永基不受皇帝喜欢。而皇长子永璜被乾隆厌恶,皇三子永璋平庸,皇六子永瑢过于文弱,皇八子永璇有腿疾,皇十一子永瑆喜欢书法,不爱骑射。皇十三子,十四子,十六子都早早夭折,只有十五阿哥长大成年,性格贵重,算是一位合格人选。

  其实在乾隆的心中,他最 喜欢的儿子不是永琰,而是五阿哥永琪。就在乾隆晚年,外国使节马戛尔尼前来拜见乾隆皇帝时,他就和使臣说到:我很喜欢我的五儿子,他的满语,骑射都非常好,我本来是想传位给他的,奈何天不假年,他竟然先我而去了。说完呜呜咽咽的哭起来了。

  那么,永琪到底多么出 色,能让乾隆这般疼爱呢?其实在真实历史上,永琪是真的不错,得到了父亲乾隆皇帝的格外偏爱。而这份偏爱的背后,就是母亲珂里叶特氏教育的成功。

  珂里叶特氏,五阿哥生母。她的祖上是蒙古族人,因为联姻的关系,被雍正皇帝看重,赐婚给了乾隆,成了侍妾格格。后来乾隆登基,封她为海常在。当时的乾隆后宫,宠妃很多,富察皇后,慧贵妃,嘉妃舒妃,还有以后的继后那拉氏都是非常得宠的。而海常在,在这些人中间,显得低人一等,因此也慢慢养成了她这种不争不抢,温婉安静的特点。

  后来乾隆二年,她被晋封为海贵人。升了一 级的珂里叶特氏开始慢慢审视自己和皇帝的关系,她不再谨小安静,而开始慢慢展现自己的才能。她女红极 好,尤其喜欢做蜀锦衣服,所以亲手给乾隆皇帝缝制了一些香囊和衣服。乾隆也开始慢慢重视这位蒙古姑娘,于是在乾隆六年,她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为永琪。

  生下孩子之后,乾隆也很高兴,给海贵人晋封为嫔位,封号“愉”,愉在满语中意为恬静温柔,通过她以后的种种,也能看出乾隆给珂里叶特氏的这个封号是实至名归的。她性格安静,不争不抢,在乾隆十年,被晋封为妃位。可到了妃位,愉妃的命运就暂时到头了。

  她明白,自己能生下儿子已属不易,不敢在奢求和皇帝再结珠胎,而且,此时的乾隆后宫,舒妃,那拉氏等人都开始争宠崛起,实在是没有了她再次得宠的机会。而且,乾隆真的不喜欢愉妃,愉妃在妃位上待了40多年不晋升也就罢了,而且东巡山东不带她,塞北打猎不带她,六下江南也没有带她。实在是有些感慨乾隆的薄情。

  看到自己再无得宠希望,她就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了教育儿子这件事上。永琪性格继承了母亲的温厚贵重和父亲的果然有度,于是在成年之后,出落的格外英气勃勃,乾隆也对他十分重视喜爱,一众羡煞了其他兄弟。而且,他的综合素质是真的很不错,满语骑射,天文历法,处理时政都是侃侃而谈,让众人信服。

  透过这个事件,也能看出,愉妃教育儿子是非常成功的。比起其他嫔妃,一味让皇子学习武艺或者醉心诗书导致“偏科”而让皇帝不重视,愉妃的教育方法还是值得称道的。可就是这样一个天资聪颖,可以继承位的皇子,却因为一场大火而失去了太多。

  就在1763年端午节,乾隆去了圆明园的九州清晏避暑,结果当天晚上发生了大火。在宫中值班的一个是皇四子永城,另一个就是皇五子永琪。永城看到大殿着火之后,径直跑了出去,然后赶紧叫人前来灭火,可永琪看到着火之后,毅然决然冲进了火海,把乾隆皇帝给背了出来。

  事后,乾隆皇帝大加赞赏永琪的孝顺仁爱,并且对着永城大发雷 霆。说到情急之处,更是直接让永城出嗣,改封为亲王的儿子,永远的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而为了彰显自己对永琪的钟爱,直接把永琪封为荣亲王。在清代,荣不是一个普通授予他人的字,这个字分量很重,比如上一位荣亲王就是顺治和最 喜欢的董鄂妃所生的孩子。

  顺治帝极 其宠爱,曾公开称欲立其为储君,所以永琪这次也被封荣亲王,意义非凡。乾隆这般大方的给了永琪这个封号,显然是非常偏爱永琪的。

  但是,这场大火还是毁掉了永琪的大部分精气,他不仅大腿被严重烧 伤,而且还落下了很严重的病根。最终在1766年因为附骨疽(骨结核)撒手人寰,只有25岁,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了。

  关于这对母 子,你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魁独始末#【魁北克独立运动史 · 十五 十三州旧事】 1763年的《英法巴黎和约》,对加拿大的形成和发展有决定性作用。这个和约签订之后,又发生了一个更为巨大的历史事件:1775年~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七年战争和此前的英法系列战争,形成一个《巴黎和约》。北美独立战争的结果则是形成美国。这两件事,最终促成了加拿大的诞生。

  《巴黎和约》之后,密西西比河以东,北冰洋以南,墨西哥湾以北的地区,全属英国。这片地区基本以大湖区大致划分,大湖区以南的十三块殖民地,也就是后来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马萨诸塞州,罗德岛州 ,康涅狄格州,纽约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特拉华州,马里兰州,维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乔治亚州,经独立战争发展为最初的美国。大湖区以北是后来形成加拿大的纽芬兰、魁北克和新斯科舍,以及属于哈德逊湾的鲁伯特地区。

  从这个时期开始,新法兰西彻底成为历史名词,圣劳伦斯河谷为中心的殖民地从此称为魁北克。但法国人长期使用新法兰西这一官方名称同时,还称这片广大的土地为加拿大,这一名称却留了下来,并最终成为国家名字。北美洲殖民地南北划分是历史形成的,南部是英国传统殖民地,北部经过长期战争刚刚完整地争夺到手。

  1774年英国国会通过《魁北克法案》,划分地域,把今天的南安大略,以及密西西比河与俄亥俄河之间的领土划给魁北克。确保魁北克地区的法语和法国文化不受威胁,允许魁北克保留法国的民事法和整个法律体系。同时也保障了宗教自由,罗马天主教得以保留。为了照顾信奉天主教的法裔,该法案专门修改了效忠英王室的誓言,其内容不再涉及新教,这样就解决了效忠英王室与信仰之间的冲突。这份法案,非常清晰地体现出英国急于实现法裔殖民地人口的归化。《魁北克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少数族群的宗教和文化独特性,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先例。法案生效时,魁北克约有六万至七万名法裔居民。

  南部的十三个殖民地,是英国殖民最久、下功夫最大的,也是人口最为集中、繁荣的地区。这片地区的重要性一天比一天增加。当英法争端时,这片殖民地与母国协调一致,团结起来击败了法国。十三个殖民地本来就很强大,议会制的地方政治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个足以抗衡母国的体系,英国派驻的总督权限越来越小。英法战争,英国大量培养民兵,又使殖民地武装做大。

  英国母国和英国北美殖民地的矛盾,总的来说,就是大英帝国站在一个全局的立场来考虑问题,需要全面调配资源。而北美殖民地,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当母国强大,特别是母国和殖民地共同面对法国这个敌人时,双方的碰撞很小,利益也很一致。外敌已去,富饶的北美殖民地,感到自己成了被掠夺的对象。大英帝国此时还没有学会妥协的艺术,双方互不相让,殖民地认为自己的事务应该完全由本地人民掌握,帝国中央惟我独尊。此外,法国对英属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公开支持。所有这一切,最终导致了美国的暴力革命最终成功。

  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税收:开拓北美就是为了收钱,投资是做买卖。英国急需北美的大笔税款来缓解本土的税赋负担。在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看来,这完全是明抢。土地管理:英国暂时冻结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开发,在全局已定情况下,帝国想从容管理自己的土地资源,包括如何满足本土公司的投资需求。十三个殖民地居民却惟恐失去近水楼台之利。魁北克法案:1774年,英国国会通过《魁北克法案》,规划了以法裔居民为主的魁北克殖民地的发展,其中领土面积方面,把密西西比河与俄亥俄河之间的领土划给魁北克。英国此举,有其通盘考虑。但这块包含今天美国威斯康星、密执安、伊利诺斯、印第安那和俄亥俄五个州的巨大土地,被划给“外人”,是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所不能接受的。宗教:英帝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在宗教管理方面很务实,刚刚收为臣民的以魁北克为主的法裔居民,只要能不再反抗,完全可以信仰自由,他们是天主教徒,没有任何问题。在南部十三个殖民地的各派新教徒看来,他们和天主教的天敌地位,需要同样反天主教的英帝国支持。

  1763年,圆明园九州清晏殿发生大火,52岁的乾隆皇帝被困,所有的皇子都傻愣在大殿之外,唯有五阿哥永琪冲了进去,不一会就背着皇阿玛逃出生天。1958年,密云水库挖出永琪墓,乾隆立储传言被证实。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果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总共268年,这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无论是后世的影视形象还是流传下来的古籍佳话,最辉煌最传奇的当属康熙、雍正、乾隆三位。

  康熙平定三藩带领清朝走向盛世,雍正设立军机处将皇权专制走向极端,到了乾隆这一代,这家伙显然在基因和遗传上有着自己倔强且顽强的一面,他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也是统治权利最长的皇帝,除此之外,他还擅长营业cp留下的绯闻也不少。而且清朝的审美也从雍正的极简风走向了丰富多彩的“农家乐”,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对各种古玩字画盖章写诗,总之,是一位不靠政绩就存在感十足的皇帝。

  清朝基本上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众所周知,乾隆六下江南,这期间劳民伤财大兴土木,政治腐败,百姓也开始怨声载道,还有贪官和珅的横征暴敛,上行下效,身为皇帝难辞其咎。

  然而,让清朝彻底无回天之力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乾隆的后继无人,他太长寿了以至于很多儿子都没熬过他,于是,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子颙琰,即嘉庆帝,这个继承人显然不是乾隆最满意的儿子,但是也别无他法,因为储君的候选人所剩不多,嘉庆是退而求其次的最好选择了。

  这种后继无人的无奈让我想起了当年的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霸业随着儿子胡亥的篡位走向灭亡,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继承人的选择关系着江山命脉,嬴政败于此,乾隆也一样。那乾隆真正最满意的储君是谁呢?

  在清朝统治期间,密云作为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盛极一时的皇家胜地。明朝刘伯温也建议明帝将新都设置在这,认为脚踩莲花,头顶凤凰是一处风水绝佳之地,就是这处风水之地,清朝一共四位皇子葬在此处,其中一位就是五阿哥永琪。这座陵墓建于乾隆十七年,占地约一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是历代王爷墓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可见乾隆对其的珍视程度。

  乾隆曾说:“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语、蒙古语、马步、骑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

  永琪的从小幼聪慧学,文治武功都不次于乾隆,并且精通多门语言,精于天文算法将乾隆身上的文艺细胞完美地继承了下来,除此之外,他恪尽孝道,而这也是乾隆最看重的地方。1763年九州清晏殿燃起熊熊大火,乾隆困在里面命悬一线,所有的皇子都惊慌失措,呆呆地立大殿之外除了絮絮叨叨,全部束手无策,宫女侍卫慌作一团。

  此时五阿哥永琪拨开人群想都没想地冲入火场,在一片黑漆漆的烟幕中搜寻到了皇阿玛的踪迹,将他背了出去。当时乾隆的亲弟弟和亲王因为没有及时来救援被乾隆怒斥,可见这次事件给乾隆内心造成了不小的震撼,毕竟曾和死亡一线之隔可见,而永琪的这一举动让乾隆十分暖心。

  他当时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喜色,但是心中有数,乾隆三十年十一月,这是火灾后的第一个可以封亲王的年份,24岁的永琪就被封为和硕荣亲王,这是乾隆十七个儿子中第一位被封亲王的,也是为数不多生前封王而非死后追封,享受这个殊荣的,乾隆的各位皇子中只有三个,一个是五阿哥,一个是十一阿哥,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嘉庆帝,“荣”字在皇家十分尊贵,乾隆当时就有心要立永琪为太子。

  只可惜,这个“荣”字永琪没承住,被封亲王的时候永琪就已经疾病缠身,其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疮,不得溃。”这个根据中医论述,附骨疮就是现代所说的骨结核,虽然不是什么遗传的病,但是乾隆家族中患此病的倒是也不少,不是绝症却很难治愈,永琪在次年1766年三月初八英年早逝,乾隆悲痛欲绝。

  永琪的病逝对乾隆是不小的打击,众多皇子之中唯有他的文韬武略符合储君之位,而后的其他皇子都差强人意,这也是不少清谜们的遗憾。

  不过,我认为即便永琪活着,清朝的大势已去,他恐怕也回天乏术,只能说让清朝再多存活几年,他一共生有六子一女,其中五个儿子都夭折,只剩下一个多罗荣恪郡王绵亿,资质平平也没什么太出格的地方,“后继无人”是每一个走向末路帝国的痛......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