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行业洞察丨智能制造小巨人融资大热:五年吸金超千亿

2022-07-26 11:13:00 首页 > 融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清清 实习生王靖怡 北京报道

  哪些专精特新企业更“吸金”?智能制造赛道或许可以提供答案。

  融资向来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痛点。近日,上奇产业研究院发布了《智能制造国家级小巨人画像》报告(下称“报告”),对专精特新企业中五年吸金超千亿的智能制造进行了分析。

  报告显示,智能制造行业近3成专精特新企业注册资本大于1亿,超四分之一成立年限小于10年。近五年全国智能制造产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发生融资事件581件,吸金超过千亿。“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而言同样是硬道理。

  五年融资超千亿

  在融资表现上,智能制造赛道的国家级小巨人有发言权。

  报告显示,全国智能制造赛道的38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中,超五成企业获得融资;近五年发生融资事件581件,共获得1025.5千亿元的融资,平均单笔融资额为1.8亿元/笔。

  五年间,单笔融资金额扩大。全国智能制造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单笔融资金额从2017年的7557万元/笔逐年爬升至2022年(截至5月31日)的3.17亿元/笔,比原来翻了两番。

  智能制造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项目正走向成熟,是其他企业寻求合作的“香饽饽”。从融资轮次的分布上看,战略投资金额占融资总额的36.7%居首,达376万元;其次是IPO和Post-IPO轮次,分别融资244万元和156万元;天使/种子轮和A轮的融资金额均低于B轮、C轮、D轮。

  谁在“吸金”?

  是哪些小巨人在“吸金”?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国智能制造产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共381家,企业数量居头部的北京、广东和安徽分别有57家、56家和42家;上海为27家,位列第五。

  其中,京沪粤的智能制造产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最能“吸金”,分别融资266亿元、146亿元和96亿元;融资事件分别有157笔、82笔和64笔。

  企业的“吸金”能力与创新能力有着某种关联,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专利说明了问题。智能制造产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京、广东、上海分别以1603件、922件、477件存量授权发明专利位居全国前三。

  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从企业的平均存量授权发明专利数量来看,北京、上海、广东分别为28.1件、17.7件、16.5件。

  全国范围内的智能制造产业国家级小巨人,也正从技术创新上发力。全国智能制造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授权专利数量中,发明专利的占比从2017年的34%提升至2022年的53%。发明专利已经成为核心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底色,解决融资问题还需先攻关技术难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股票

MORE>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