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级」茶话股经股票分析技术精华版

2024-06-10 17:23:50 首页 > 股票 订阅茶话股经

  股票交易逃不过以下大框架:选股思路,买卖时机,资金管理,风险控制。

  今天的文章就是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做一个系统性的论述,作为茶话知识星球入门学习资料用途。

  一、心法篇:一切都是概率游戏。

  首先明确一点,不管是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资金分析,最终目的都是在提高单次挣钱的成功率,因为股票波动永远都具有随机性,任何一种分析方法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挣钱。

  但只要永远站在大概率挣钱的一边,再通过合理的风险控制,也就是资金管理思路,理论上就能够长期战胜市场。

  为什么说是理论上?

  因为理论可以完美,人的操作无法完美,最终能够做到多少都要看个人的悟性和努力程度。

  炒股票永远需要靠自己,没有人能够带你赚钱,这是在这条路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如何才算长期战胜市场?

  长期跑赢指数就可以认为是战胜了市场。

  要跑赢指数,不是永远不产生亏损,也不需要做到永远不产生亏损。

  事实上亏损也是炒股票里面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盈亏同源,不想承受亏损,就不会有盈利的可能。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下跌的时候尽量降低亏损,在股票上涨的时候尽量多挣钱,这样就能轻松跑赢指数。

  有一句话叫利润是市场给的,亏损才可以自己控制,这有点尽人事听天命的味道。

  事实上在上涨中要多挣钱是很困难的,因为除非你能够满仓抓住一波涨势,才能够保持跟市场持平,实际操作中很难满仓抓住一波大涨行情。

  但是在下跌中降低亏损却很容易,只需要避开大级别的调整行情,外加不要踩到大雷就可以做到。

  对于高手来说,赚多赚少问题不大,毕竟市场永远不缺机会,现代资本市场就是给有智慧的人创造无限的机会,但本金没了就是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控制亏损永远都是第一位。

  事实上在大跌中只要处理的好,更容易大幅跑赢指数。

  可能有人会说,避开大的调整行情这也是一句空话,因为大级别调整行情到来之前你根本不知道。

  事实上这并不难做到,大级别顶部都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后面还会讲到。

  事实上对于高手来说,很多人都能够及时逃顶,难就难在下跌趋势,或者趋势不明朗的时候不断追涨杀跌乱折腾,最后把利润给亏没了。

  市场百分之二十的时间才有明确的买卖机会,其余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处于接近无序震荡形态,在大趋势看好的前提下,无序震荡时期都应该持有基本仓位,有明确买卖机会的时候才需要做加减仓操作。

  二、选股问题。

  茶话选股三条腿原则:基本面 趋势 资金。

  也就是找基本面中上 上涨趋势 有资金关注的股票。

  1、基本面。

  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半真半假,优质股是七分真三分假,垃圾股是三分真七分假,所以对基本面并不需要做太深入的研究,根本没有意义,只需要保证基本面安全,业绩中上即可。

  选择基本面良好的股票的目的同样是提高挣钱的概率,毕竟好股票上涨的概率还是会大一些,垃圾股下跌或者暴雷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一定要避免好股票等于会上涨,垃圾股等于会下跌这种单线思维。

  短线对基本面要求还可以更低一些,原则上只要不亏损,负债率不要太高,比如不要超过50%,短期内暴雷风险不大即可。

  中长线对基本面要求就要高一些,比如连续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最好在10%以上,国企负债率最好不要超过70%,私企负债率最好不要超过50%等。

  下面给出一个茶话防雷标准,只要能够严格遵守,就可以避免80%以上的雷区。

  茶话防雷标准:避开三高一低的股票。

  三高指负债率过高、应收账款过高,财务费用过高,一低指现金流过低。

  比如民企负债率超过50%为过高,国企负债率超过70%为过高。

  应收账款超过货币资金为过高。

  财务费用超过净利润为过高。

  经营活动现金净额明显低于净利润为过低。

  以上财务标准要求其实已经很低,根据曹德旺的说法,民企负债率超过30%都是有风险的。

  2、趋势和买卖点。

  好股票也必须有好的买入时机,基本面再好的股票,也会有牛市周期和形式周期,只有在牛市周期逢低做多才能挣钱。

  上涨趋势,就是牛市周期。

  如何判断上涨趋势?

  根据道氏理论严格定义,相邻两波同方向的波动,后一个高点比前一个高点高,后一个低点也比前一个低点高,那就是上涨趋势。

  实际操作中,走势并不一定会走的这么标准,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技术指标作为辅助判断。

  比如最重要的年均线,也就是250日移动平均线(一年中除去节假日,大约有250个交易日),被称为牛熊分界线。

  年线向上走的股票就是进入牛市周期,年线向下走的股票就是进入熊市周期。

  注意,还有一种说法是股票处于年线以上的就是牛市周期,股票处于年线以下的就是熊市周期,但这种说法相对来说没那么严谨。

  举个例子:

  各位看图,年线低位向上走,股价基本上是沿着年线上涨,这就是牛市特征。

  期间短线经常会跌破年线,但最后都拉回来了,形成了中线的阶段性低点,如果简单认为跌破年线就是破位走熊,那么每一次都会在最低点割肉。

  这就是技术分析只学一半带来的副作用。

  这种情况在个股上很常见,因为主力对技术分析的研究只会比普通人更加深入,并且还经常会反技术操作,很多短期技术指标都是主力故意做出来骗人的,但长期趋势做不得假。

  所以短期经常会故意制造破位特征,也就是短期跌破年线,引诱刻板的技术派在低位割肉,但年线走向是很难发生改变的。

  很明显,年线走向才是判断大趋势最好的技术指标。

  另外一个点,各位仔细看图,每一次中线回到年线附近,其实都形成了一次很好的中线买入机会。

  前两次都是形成了日线底背离形态,第三次是MA­CD低位金叉,第四次是60分钟底背离。

  这种短期破位,但并没有改变大趋势的形态就叫空头陷阱。

  空头陷阱:顾名思义,就是故意制造短期破位特征制造恐慌,引诱空头在低位割肉。

  空头陷阱的判断标准:年线低位向上走,股价短期跌破年线后并没有深跌就开始站稳,比如出现底背离,或者双底等底部形态,就是空头陷阱,空头陷阱就是中线最好的买入机会。

  反之、如果年线高位往下走,股价向上短期突破年线,大概率就会形成一个多头陷阱。

  各位仔细去观察,大部分股票在大涨之前都是先出现一波短期杀跌,跌破重要均线,这种就是主力专门用来坑杀刻板的技术分析派。

  反之,股票在大跌之前,往往也会有一个快速拉高,制造向上突破的强势特征,这就是诱多行情。

  大趋势向上走,中短期调整,回到上涨趋势线低位区间,就是我经常讲的战略买入点,比如上图中每次回到年线附近重新站稳,就是战略买入点。

  茶话战略买入点:在大的上涨趋势中,中期调整中没有有效跌破长期趋势线的点位,就是战略买入点。

  在战略买入点买入股票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买到了底部,后面一波大涨起来,利润就会非常丰厚。

  一个日线周期的上涨行情,上涨幅度一般都会在30%以上,如果遇到主升浪行情,直接翻倍以上也不奇怪。

  但如果买错了,后面掉头向下,形成真正的破位,止损的空间也并不会很大。

  但如果是追高买入股票的,后面一旦出现调整,但大趋势没有破位的情况下,这时候并不是止损的时候,反而有可能是战略买入区间。

  这种时候被套住就会很被动,因为一旦割肉后面很可能会割在最低点,但如果后面直接形成大趋势的反转,上涨趋势变成下跌趋势,到了真正需要割肉止损的时候,亏损已经非常大。

  股市如战场,战略买入点也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这才是一种战略性思维。

  再举一个高位逃顶的例子:

  2007年牛市高点的上证指数:

  先普及一个顶背离知识点。

  茶话顶背离标准:相邻两个MA­CD红柱子围成的面积,后一个比前一个小,股价创新高就是顶背离。

  底背离和顶背离反过来就是了。

  为什么要用MA­CD红绿柱子面积作为比较?

  因为面积才能同时考虑到横轴和纵轴的因素,也就是同时考虑到上涨力度和持续时间两个因素。

  按照传统说法,背离只需要看MA­CD红绿柱子高度,那样就会显得片面。

  各位看图,2007年牛市最高点区间,就出现了很标准的日线顶背离形态。

  当时还叠加成交量背离,也就是指数不断创新高,但成交量是明显缩小的。

  指标背离和成交量背离叠加形成了2007年的历史大顶,这并不难判断出来。

  当然,这不是孤例,近些年几轮牛市高点基本都是这样形成的。

  2015年牛市高潮:

  2015年也是一次标准顶背离形态,不过这一次成交量还是维持在高位,并没有明显缩量,那一次的疯牛实在是太疯狂。

  2019年一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高点:

  两次高点同样都是日线顶背离形成了阶段性高点。

  很明显,大盘的阶段性顶部都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茶话从2018年开始写文章,2019年和2021年一季度的顶部当时都有过明确提示过风险。

  再说底背离:

  茶话底背离标准:相邻两个MA­CD绿柱子围成面积,后一个比前一个小,股价创新低,就是底背离。

  各位看图,2018年股市见底以来,三次大的底部形态都形成了日线底背离,形成了三次最佳中线买入机会。

  而在日线底背离到日线顶背离期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震荡行情,包括现在也是震荡行情。

  结合前面所讲内容,如何跑赢指数?

  只需要在大级别顶背离的时候全仓卖出股票,大级别底背离的时候全仓买入股票,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持有基本仓位,保留部分机动资金做高抛低收,只要不频繁追涨杀跌跌,外加不要踩中大雷,就能够明显跑赢指数。

  3、资金分析。

  有些股票看起来业绩很好,股价却一直不涨,有些股票垃圾得很,却一直涨,为什么?

  因为股票由资金推动,不是单纯由业绩推动,资金才是推动股价上涨的直接动力。

  炒股票的核心还是在一个炒字,有资金炒作的股票才有爆发力,没有资金关注的股票死水一潭,买进去也是浪费时间。

  我一般不关注换手率太低的股票,比如近一个月内日均换手率低于1%的我看都不看一眼,最好是年线以上放量滞涨形态,日均换手率在1%-3%的股票,这种股票通常就是主力打压吸筹阶段。

  如果股价大幅拉高,换手率太大,比如日内大于20%,甚至在30%以上,那就比较危险,说明资金分歧大,有大资金在高位开始出货。

  总之一句话,出现低位放量滞涨的股票要多留意机会,出现高位放量滞涨的股票要多注意风险。

  三、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

  资金管理是专业投资者和业余投资者的分水岭,一个好的资金管理思路,必须同时兼顾资金利用率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

  很多人喜欢开超市,看到什么都想买一点放着,手里拿着几十个股票。

  这样就很难对每个股票做深入研究,要知道,一个百亿规模的基金普遍也就是买8-15个左右的股票而已。

  满仓单吊一个股票风险也很大,毕竟市场永远都处于不确定性当中,如果每次都是满仓单吊一个股票,万一遇到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或者是自己的判断失误,就有可能会造成重大亏损,就算没有遇到黑天鹅也会很被动,容错率太低。

  茶话资金管理模式:同时买三个股票,每一个股票持有25%基本仓位,保留25%机动资金作为灵活操作。

  每个股票看好就直接买入25%仓位,后面如果出现大跌,还可以用25%的机动资金加仓做T,机动资金类似于打仗里面的救援部队。

  既然是救援部队,就必须保持良好的机动性,救起来以后当然要及时撤出来,等待下一次救援。

  至于基本仓位就不能轻易卖出,要坚守阵地,不大涨不走。

  当然,出现大涨的时候也可以减仓做T,等回落再买回来,反复滚动操作,这样成本就会不断下降。

  只要你的持仓成本能够不断下降,长期下来基本就是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买三个股票,同时保留25%机动资金,这就是兼顾了风险和效率的做法,这跟战略买入点一样,同样是一种战略性思维。

  四、做T技巧。

  做T技巧跟资金管理必须搭配使用,主要思路还是顺势而为。

  比如在主升浪阶段,比如长短期均线多头排列,MA­XD强势区金叉区间,就不能轻易卖出基本仓位,只能逢低加仓,上涨减仓,不断降低成本,这样就不会轻易卖飞底仓。

  如果是在中期调整阶段,但大趋势还在的,比如长期均线向上走,短期均线向下调整,那就不能轻易增加仓位,原则上是逢高卖出25%的基本仓位,等回落再买回来,这样就不会导致仓位越买越多,最终变成重仓被套,基本仓位的成本也能够逐渐降下来。

  很多人的操作思路是相反的,股票一涨就把底仓全部卖飞,短线回调也不舍得买回来。

  一跌就不断补仓,反弹也不愿意T出去,最终就会导致股票越涨仓位越低,股票越跌仓位越重,这都是缺乏良好资金管理思路的表现,也是很多人亏钱的主要原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