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日报电子版

2024-06-13 06:09:45 首页 > 股票 好运到财经网整理

第1位网友观点:

  《闽北日报》,图文并茂!感谢杨鸿兄厚爱![玫瑰][玫瑰][玫瑰][碰拳][碰拳][碰拳][笑][笑][笑]

第2位网友观点:

  【武夷山、鼓浪屿,向全国人民免门票!】武夷山、鼓浪屿等景区向全国人民免门票啦!

  2022年,6月18日至12月31日武夷山主景区向全国人民免门票。免门票期间,进入景区游览的游客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即可享受免主景区门票的优惠(不含观光车票、竹筏漂流票),免票人数每日限2万人。

  即日起,厦门鼓浪屿等景区门票全免!还有这些好消息→

  从即日起至2022年8月31日,8家收费国有A级景区对市民、游客实施免门票开放,囊括了鼓浪屿上主要景区——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刻字馆、风琴博物馆等,以及园林植物园、胡里山炮台。

  据了解,目前厦门市还有园林博览苑、集美鳌园、天竺山森林公园、古龙酱文化园、嘉禾良库仓廪文化旅游区等A级景区长期免门票。

  厦门市还将通过飞猪旅行平台发放1000万元暑期文旅消费优惠券,聚焦暑期消费热点,精选一批优质文旅产品给予五折优惠补贴。

  同时,厦门市对2022年7月至8月组织游客在厦旅游、并在限额以上宾馆饭店过夜的旅行社,按照住宿每晚50元/间的标准给予奖励,每间奖励最多不超过5晚,单个旅行社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此外,厦门市将举办“银联优惠日”“红火计划”等系列助商惠民活动。厦门银联将联合商业银行投放超过1000万元促消费资金,开展文旅惠民活动。鼓励文旅行业商家参加银联“红火计划”,500元以内银联二维码交易手续费全部返还,500元以上交易手续费按比例返还。

  温馨提示

  请市民、游客遵守“限量、预约、错峰”总体要求,景区实行分时预约等限流措施。景区暂不接待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旅居史的游客;对行程码带“*”的旅客,须签订承诺书,承诺没有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旅居史,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鉴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景区将根据市防控指挥部的指令,对防控政策适时做出调整。同时,请关注“厦门文旅”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服务信息。

  #旅游##头条旅游##武夷山##厦门头条##厦门新鲜事#

  编辑 |颜玲玲 来源 |福建发布综合自海博TV、中国武夷山、闽北日报、南平市文旅局、福建日报、厦门广电等

第3位网友观点:

  是党和国家让我摆脱贫困重获新生

  ——脱贫群众代表、南平市顺昌县洋墩乡郑全富

  我来自南平市顺昌县洋墩乡,是一名普通农民,也是一名脱贫户。今天站在这里,我想说,是党和国家让我摆脱贫困重获新生。

  穷困潦倒全家生活失去希望

  2014年,在一次车祸中,我脊椎四节挫伤、四根肋骨骨折。当时,我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租种稻田,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仅仅还只是出生了十几天的婴儿。因为这场车祸,不但欠下3万多元的债务,还落下了后遗症,稍微重一点的体力活都干不了,使原本就拮据的家庭陷入了更大困境。转机出现在2016年,我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政策春风吹进了家门。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县里安排了一位干部挂钩帮扶我,他经常来走访慰问,鼓励我要学会坚强,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的帽子。

  感恩有党带我走出人生困境

  为了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党和国家制定了各种扶贫政策。2016年起我有幸参加健康扶贫工程“七个一”(家庭医生签约)项目,同时可免缴新农合、贫困户综合保障保险;我的两个儿子从2017年起享受县级就学帮扶资金,有效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另外帮扶干部也经常到我家来,为我们宣传政策,谋划出路,我很感激他们,也将这些“有用”的知识牢牢记住。有一次,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关于“蜂学院”教养蜂的信息,这让我兴奋不已。马上向驻村干部、帮扶干部表达了我的想法,在他们的帮助下,不仅让我有机会到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学习,甚至连培训费、食宿费和交通费都帮我解决了。当时他们对我说,“你先去把技术学好,没钱,我们可以帮助你申请扶贫贴息贷款,还能帮你买一部分蜂箱。”2016以来累计获得了5万多元的产业资金,经过不断钻研养蜂技术,当年,我养殖的蜜蜂已经可生产蜂蜜400多斤,盈利2万多元,成功实现脱贫。到2019年,我养蜂已发展到800多箱,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目前收入稳定在15万元左右。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帮助下,我们全家也搬进了干净明亮的新房子,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

  励志成为困难群众致富引路人

  2018年,我受聘担任创业农户培训专业课老师,抱着“政府帮我脱贫,我也要力所能及帮助贫困兄弟”的想法,我将所学的养蜂知识倾囊相授,并用自己的养蜂场所作为实践基地进行实操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了90名贫困户。针对贫困户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论路途远近,我都上门指导,现场帮助解决。2019年,我还成立了“手牵手互助养蜂合作社”,吸收10名有养蜂意愿的贫困户入社,带动他们年均增收3万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牢记报党恩”。我的家门口始终贴着这幅自己撰写的对联,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今后我将尽己所能,把更多困难群众养蜂的路子引导好、服务好,成为他们的致富引路人。

  笔者竹缘从省电视新闻和闽北日报看到信息后並通过电话采访了郑全富:

  郑全富是5月14日,福建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不仅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之一,而且是五位获奖代表作了交流发言的项忠红、苏海兰、卢才忠、刘炳煌、郑全富等代表之一。笔者竹缘听了郑全富的发言录相特别高兴,因为他是南平市蜂业协会表彰的养蜂扶贫标兵,我曾采访过他,在《头条号》也发表过他,这次电话采访他心情特别好、特别高兴,他说:感想就是做为贫困户,千忘别忘党的恩情,日子过好了,我只有更加努力帮助更困难的兄弟姐妹,让他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起来,我只有以实际行动來报答党的恩情,脱贫不是终点,是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同时他发一张在家门口照片,可能是用手机没有照到全景而加以说明:这张是站在大门对联右边,拍的照片,左边是喝水不忘挖井人,横批是,铭记党恩。

第4位网友观点:

  回访下岗职工,坚持养蜂十五载,演绎“甜蜜”人生

  笔者近日专程回访邵武市水北镇龙斗村,邵武市红硕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吕红,她从下岗职工到养蜂能手,再到创建邵武市首家蜜蜂养殖标准示范场、邵武市蜂业协会副会长,在养蜂事业上一步一个脚印。2018年笔者曾专程调研釆访并撰写了一篇“吕红~~养蜂女壮元”文章向报刋投稿,《闽北日报》于2018.9.12日用“读图时代”刋登了“吕红[甜蜜]生活”事迹。《海峡姐妹》2018年11月总第324期,刋登了“吕红的‘甜蜜’事业”,宣传她的从下岗创业学养蜂、优质高产探新路、真心帮扶贫困户、三代养蜂争创百年品质的敬业精神。这次专程回访吕红同志,吕红同志乃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坚守在邵武市红硕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继续做好传帮带,她很高兴地告诉笔者,她己经把重担交给她儿子陈硕,陈硕现在是邵武市蜂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20年荣获南平市蜂业扶贫标兵。接着陈硕带我在他的蜂场转一圈,现在蜂场四周种了许多果树,还有百香果、桑堪、柑桔等,目的增加蜜粉源……

第5位网友观点:

  1928年,福州鸡角弄刑场砰砰砰…几声枪响,一对夫妻倒在血泊中。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只见行刑前妻子拿出两条围巾,红色的自己围上,湛蓝色的给了丈夫,大喊道:“我们还没办过正式婚礼,今天就让敌人隆隆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这个故事还要从1925年说起,这一年人们发现队伍中有两个年轻人,他们跟随北伐军一路向东北方向行进。

  这对年轻人是一对夫妻,男的叫徐琛,女的叫余哲贞,他们此行的目的,便是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跟随北伐军前行,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

  北伐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占福州,徐琛留在当地开展工作,参加了中共福州地委的领导工作,余哲贞也被任命为妇女部长,进行妇女工作。

  两人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虽然已经结婚,但还没有正经八百地办过一次婚礼。

  徐琛夫妇积极开展群众工作,福州地区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就在这时,危险悄悄走近,这对年轻夫妇还全然不知。

  1927年,福州地区的国民党右派势力逐渐做大,反共高潮一波接着一波,这时徐琛夫妇主动站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一线。

  徐琛和余哲贞一起组织工会活动,开展工人游行活动,抗议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行为。

  后来,以林守昌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势力,开始教唆大批流氓、暴徒打着“福州总工会”的牌子,欺骗工人示威游行,公开叫嚣驱逐徐琛等共产党领导人,又暴力殴打共产党员和工人代表,制造各种事端。

  这时的徐琛和余哲贞两人,仍然奋战在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线,两人深入工厂、学校,发动工人和学生开展集会,希望借此来抗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随着反革命的形势越来越严重,徐琛夫妇决定分批转移福州地区的队伍,而留在福州战斗的共产党人,也从地面转成了地下,大部分人都开始陆续撤离。

  1927年4月3日,国民党右派在福州发动了“四三”反革命事变,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被逮捕,福州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作为最后一批撤离的徐琛夫妇,南下乘船抵达厦门时,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不幸的被敌人抓捕,随后押回了福州监狱。

  国民党特务用尽各种手段审问徐琛,许诺了种种好处,“把名单给我,无论你是当官还是要金条,都不是问题,我们还会把你送到香港或者外国做生意,给你一个好前途。”

  原来国民党反动派认为,徐琛手里有整个福州闽东和闽北地下党员百余人的名单,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严加盘问和名利诱惑。

  然而,徐琛夫妇对于特务提出的种种“优待”不屑一顾,余哲贞更是怒斥国民党右派,背信弃义,叛变革命,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特务无奈之下,只能用胶布和绷带把余哲贞的嘴封住,只有审问时才会解开。

  特务用尽各种手段,徐琛夫妇始终不为所动,未曾透漏一点党的秘密,特务无奈,决定将他们处决。

  敌人将徐琛夫妇押到了福州西洪路鸡角弄的刑场里,还未等命令下达,刽子手就要先处决了徐琛,这时余哲贞愤怒的呵道,“我和徐琛一起入党,一起革命,死,我们俩也要死在一起。”

  妻子余哲贞要求敌人将她的双手解开,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条红色围巾,小心地围在了自己脖子上,又拿出一条湛蓝色的围巾,给丈夫徐琛围上。

  之后,她向着人群大声喊到:“我和徐琛同志虽然结婚了,但却从未举行过婚礼,今天我们庄重的宣布,就让敌人的隆隆枪声充当我们婚礼的礼炮声……”

  砰砰砰…枪声响起,夫妻彼此注视着对方,缓缓地倒在了血泊里。

  两人倒地后,刑场的人们才发现,这对夫妇是那样的年轻,男的不过23岁,女的也不过20岁。

  一时间,刑场旁的人们无不动容。

  这就是发生在福州鸡角弄的“刑场婚礼”故事,现在的人们走进鸡角弄,无数高楼早已遮蔽了当年历史的斑斑血迹。

  每到清明时节,这里就会有一群群的年轻人,手上拿着鲜花,身体缓缓弯下,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和祭奠。#历史# #故事# #人物# #点亮真知计划#

  每天一点小思考,以历史兴衰,鉴生活美好!喜欢就快来关注我吧![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资料来源:(2019年4月15日《福州日报》)

  资料及图片均源于网络,版权归属所有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6位网友观点:

  #三农学习谈# 【#农民欢迎什么样的特派员#】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这是总书记又一次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给予高度关注。

  科技特派员究竟是什么人?这要从1999年的福建南平说起。当时闽北农民对农业技术非常渴求,南平市决定选派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这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端。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对此进行专题调研后,在《求是》刊文指出,这一做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值得认真总结”。浙江工作期间,他不断推动完善特派员制度,真正做到重心下移。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之际,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20年间,“科特派”从弱到强、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层面制度性安排,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有问题就问特派员”,成了不少乡亲的口头禅。

  “科特派”缘何能得到总书记重视、深受农民欢迎?奥秘就在于,通过高位嫁接、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将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科研与需求精准对接,既破解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又缓解了农村基层一线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状况。仿佛科技的使者和化身,如同过河的“桥与船”,“科特派”一头连着科技成果,一头连着农业产业,让供需研用实现了有效链接和完美转化。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农民挑上“金扁担”。然而一直以来,科研生产“两张皮”“中梗阻”现象普遍存在,一边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边是农民为缺技术发愁。如何让科技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金翅膀”“金扁担”的最后启动按钮由谁按下?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是,要靠农业专家、科研人员!他多次强调,“农业专家的成果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把科研创新转化为实践成果”“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农业科技专家是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中的变量,农民藉由他们触摸到先进适用的科技,科技经由他们抵达农民身边、“长”在泥土里、作用于农业之中。而“科特派”就是那根让科技生金的“金手指”。

  20多年来,“科特派”在广袤的田野上生长壮大,作出突出贡献。伴随着全面乡村振兴的号角,农民群众的需求、科技兴农的要求在不断升级,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我们相信,当“科特派”的种子扎根到泥土,科技创新动能播撒到广袤大地,科技兴农富农之路必定越走越宽广。

第7位网友观点:

  鹰

  作者:李家宁

  高踞山之巅

  俯瞰苍茫视野

  坚守不灭的信仰高度

  餐风露宿中锤炼思想骨骼

  肆虐狂飙茁壮了精神羽翼

  一只鹰 一匹凄厉的风

  俯瞰乾坤旋转的日月辰星

  一只鹰 一位独行的大侠

  穿梭在天地苍穹间

  收集蓝天的浩瀚

  放射出犀利的光

  头顶着太阳的光环

  余光横扫八百里海疆

  鹰隼的弧线和太阳一起飞旋

  勇敢的灵魂呼啸远天的雷火

  震颤峡谷的每根羽毛,都有

  雷雨击打的伤痕和流霞闪光

  利嘴啄破亘古的时光

  利爪证实骁勇的猛士

  苍莽群峰匍匐在它的身下

  英武尽显生命强力与完美

  2020、5、24

  作者简介

  李家宁,福建政和人。

  政和一中语文高级教师,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出版文学评论《红消香断》(45万字)

  出版山水诗集《诗和远方》(23万字)

  出版抗疫诗集《人民至上》(45万字)

  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诗刊》《福建作家》《福建诗词》《海峡文学》《青年文学家》《当代诗刊》《湖北诗刊》《人类的思想》《现代诗美学》《武夷》《闽北报》《南平广播电台》等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