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

2024-06-12 02:02:30 首页 > 股票 好运到财经网整理

第1位网友观点:

  #铁矿石走出8年最高价#

  前段时间听说和巴西的谈判进展很顺利,马上要把澳大利亚按在地上摩擦了。

  前段时间还听说在非洲发现了比澳大利亚还大的铁矿,谁谁谁又高瞻远瞩,提前布局,又要怎么怎么的,结果还是顶不住现在就要涨价的现实。

  那么上面所说的那些会不会成为现实呢?我认为很有可能会,但是最有可能又赶上了铁矿石价格下降的那个周期。

  其实啊,不管是铁矿石还还有现在的钢材,那都不是市场需求大幅增加,拉动的价格上涨。都是受前端原料涨价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这种价格上涨是没有很牢靠的基础的,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时间会断崖似的跌回来。

  只是不知道这种大幅波动和折腾,是哪些企业或者国家在里面受到损失。

  当然受损失的肯定有要买房的一些朋友,毕竟修房子不用钢材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看看地价他们可能心里也比较放心,毕竟钢材的成本和地价的成本比那还不算什么。

  现有的政策,控制钢材的产量啊,对粗钢之类的出口不仅不退税还要征税,适当的压缩产能是正确的,确实没有必要买高价的铁矿石回来补贴全世界的钢材需求者。

  房地产可能消化这些钢材的涨价是问题不大的,但是机械行业可能就比较困难了。因为他们在疫情前本来就比较困难,现在又受到疫情的影响,再是材料的涨价,三重压力下可能压力山大。

第2位网友观点:

  “我们已经准备坐下来和中国谈判了”——澳大利亚莫里森;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表示,目前他已经准备好要和中国一起坐下来谈判了;

  从莫里森的口气上来看,澳大利亚态度还是摆得比较高的,很明显是希望中国方面主动释放善意;

  莫里森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放出这种消息,很明显是和刚刚结束的G7峰会相配合,认为趁着G7峰会的余波,澳大利亚能够在和中国的谈判中占据更多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好处;

  目前中国唯一对澳大利亚依赖较大的产品,就是铁矿石了。现在世界上优质铁矿石主要是被澳大利亚和巴西所垄断,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不仅含铁量比较高,而且大部分都是露天矿,开采成本和开采难度都比较低;

  此前,中国已经对澳大利亚进行了多轮经济制裁。除了铁矿石行业外,澳大利亚龙虾、澳大利亚红酒、澳大利亚牛肉等一系列农产品也都受到了制裁。澳大利亚方面一直希望以铁矿石作为谈判筹码,让中国在澳大利亚农产品方面做出让步;

  但中国从美国到G7再到G20都不怂,澳大利亚还把姿态摆得这么高,是很难实现中澳经贸关系正常化的。

第3位网友观点:

  价格已然突破1040元,澳大利亚铁矿石价格疯涨,我国多家钢企呼吁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一个月内,澳洲铁矿石价格涨幅已经超过30%,甚至一度突破了1040元,屡屡突破记录,要知道在11月初,澳洲铁矿石价格还在772.5元/吨,12月11日1040元的价格,涨幅已经达到了近35%。

  关联到近期澳洲诸多出口商品受挫、澳洲国内抗衡我国力度的加大——如如澳州通过了联邦一份赋予政府可以插手州府和外国之间正常商贸合作的权利的法案;此番澳洲铁矿石暴涨,就显得颇为的蹊跷。

  当前,我国多家钢铁企业已经呼吁相关监管部门介入,同时钢铁企业已经联络澳洲铁矿石供应商,以进行价格商谈。

  但客观来说,谈判对我不利的情况还是存在的,要知道虽然在铁矿石领域,我国对铁矿石定价权的话语权一直都在增大,但此间铁矿石产业仍然还是处于卖方市场。

  例如此前在2003年和2007年,我国钢铁企业就曾两度和澳洲铁矿石巨头进行价格谈判,却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显然,卖方市场的情况意味着铁矿石价格可干涉的空间实际上还是很大。

  抛开澳洲因素,实际上当前铁矿石产业错综复杂之处在于,由于美国资本对澳洲铁矿石产业的影响也颇大,所以在当前美国将我视作战略竞争对手,并且在各个方面都在“穿小鞋”的背景下,此番铁矿石价格上涨,就更多了几分外推力。

  巴西疫情让其铁矿石产量、出口量下降,这也一定上让我方近年推动的铁矿石进口多元化举措在此间受到一定影响,但从近年我方从巴西、俄罗斯的铁矿石进口份额持续增大这一细节来看,待整个铁矿石多元化采购布局到位,铁矿石产业卖方市场的局面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第4位网友观点:

  中国用实际行动爆锤澳大利亚

  铁矿石5.12日创新高1358元,到11月11日518.5元,中国只用六个月就把铁矿石打掉了60%,中国用一套组合拳:1、二次钢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取消补助,提高关税

  2、碳达峰碳中和,低产能高能耗钢厂限产减产

  3、控制煤炭进口,提升煤价,电厂限电降低发电,倒逼钢厂成本上市,成本涨价,出口降低

  4、增加其他区域铁矿石进口,降低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量

  给实际行动给澳大利亚一次爆锤。

  中国想要铁矿石的定价权,必须加大三方面的工作:

  1、对于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等三家公司,中国要入股铁矿石矿山股权。

  2、国内大型钢厂继续兼并重组,建立三到五家国际一流的钢铁集团,集中采购,人民币结算,增加谈判力和谈判筹码

  3、国内大型钢厂要走出去,在非洲和东南亚等开采矿山,建立钢厂,让整个产业在全球布局,增加钢铁在世界范围内定价权

第5位网友观点:

  #马光远:铁矿石价格创历史新高# 【需求供给和资本运作】近日铁矿石价格创下7年高点,超越黄金原油等一众投资标的,成为2020年当之无愧的“商品之王”。

  投帅以为,大涨原因要从旺盛的需求、滞后的供应、资本的运作三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国是经济恢复增长最快的国家,铁矿石需求量也是世界第一。

  我国本身的铁矿石产量不但完全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且产量还在逐年下降的。

  2014年,我国铁矿石产量约为15.1亿吨,到2018年就仅剩7.6亿吨。

  这就意味着在铁矿石的需求上,我国只能越来越严重依赖于进口:2004年,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还只是50%,到2015年,就已经超过了80%。

  2019年我国全年铁矿石的进口量为10.7亿吨,不但高居世界榜首,并且是第二名到第五名所有国家进口总量的四倍。

  其次,铁矿石主要生产国是澳大利亚和巴西,受当下形势影响产能较往年反而降低。

  由于疫情等因素,巴西矿区一度封闭停产,澳大利亚产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全球铁矿石四巨头,除了巴西淡水河谷,其他三名力拓、必和必拓、FMG的矿区主要都在澳大利亚。

  去年全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为25亿吨,其中9.3亿吨都产自澳大利亚,占比近40%,几乎是第二名巴西产能总量的两倍。

  由于近期我国与澳大利亚的摩擦,澳大利亚自然把铁矿石价格作为重要的谈判筹码。我国60%以上铁矿石进口来自澳大利亚,铁矿石价格每上涨1%,我国就将多支付给澳大利亚近9亿美元。

  第三,技术图形上铁矿石的强势拉升。

  从今年11月开始,铁矿石均线走出明显强势的多头排列图形。

  价格几乎是稳稳地依托着5日均线持续上行,这种“烘云托月”的走势一旦形成,都意味着一轮新趋势的到来。

  KDJ在11月中下旬反复呈现高位钝化的特征,也代表了铁矿石从前期的震荡行情,转为了当下的单边趋势行情。

  截至12月18日收盘,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2101收盘价突破1100元为1132元/吨,较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上涨6.39%;主力合约2105收盘价为1074元/吨,较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上涨6.23%,均创历史新高。

  综上

  铁矿石价格大涨,是由需求供给和资金面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中国等国家由于经济恢复需要大量的铁矿石。但巴西、澳大利亚等主要产出国还苦于疫情所困,无法提供足够的产能。

  澳大利亚趁机蓄意提价,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

  我们个人投资者,对基本面大势的把握和追踪上,难以有超越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优势。但技术分析层面上,图表和技术指标,早已向我们暗示了投资机会的所在。

  只要我们严守纪律,相信指标,大胆尝试,抓住我们应得的投资收益,不求一夕暴富,至少可以在资本市场中实现个人财富长期稳定增长的小目标。

第6位网友观点:

  中汽协领导说要杀杀锂的妖价,不知道是不是要去澳大利亚谈判[捂脸]

  现在锂价确实贵,贵的离谱,但我国根本没有定价权,别说锂了,铁矿石的定价权都不在手里。

  国内锂矿石稀缺,开采能力更加有限,国内的价格完全是跟随国外走的。

  比如说目前国外氢氧化锂价格在7.5万美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就是47万左右。

  国内价格48-49万一吨,可降价空间不高。毕竟你从国外买了运回来路费也要不少钱啊!

  不知道该领导有什么能力,要杀锂价,如果不是家里有矿,可能就是家里有茅台吧!

第7位网友观点:

  #源于中国需求旺盛,国际铁矿石价格大涨#。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初步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1.82亿吨,在中国庞大钢铁行业旺盛需求的带动下同比增长2.8%。铁矿石期货价格上涨,已升至每吨170美元。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以及巴西淡水河谷等国际铁矿石企业赚的钵满盆满。

  中国经济反弹助力进口保持在强劲水平,从而促进了需求的旺盛,推动铁矿石生产价格。价格上涨使得钢厂恢复盈利能力,以及出口需求走强,使得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需求保持在高位。钢铁生产重镇唐山的限产措施,以及中国今年控制产量的承诺,推动了近期钢材价格的上涨。在一个月来首次录得单周跌幅后,铁矿石价格今日稍早一度上涨2.8%,至171.65美元。大连主力铁矿石合约一度上涨3.6%。上海螺纹钢期货升至近十年高位,热轧卷板亦告上涨。

  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对我国控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绝不是一个好现象。我国进口了国际上七成的铁矿石,却没有任何价格谈判权,反而被国际铁矿石大厂牵着鼻子走,这一点应该要改变了。

第8位网友观点:

  二战以来,全球铁矿石最大买家换了三次。1970年代之前是美国,之后一直到本世纪初是日本,现阶段是中国。

  1970年代之前全球铁矿石产地主要集中在美洲的加拿大,智利和委内瑞拉等国,当时上述国家铁矿大都是美国的跨国公司所投资的,所以当年铁矿石能以低价甚至成本价流向美国。

  70年代后日本制造业崛起,对铁矿石的需求剧增,日本就取代美国成为最大买家,这时期巴西和澳洲的铁矿被大规模开采出来,成为国际市场主要铁矿石出口国。日本政府为了在价格上有更多的主动权,便组织日本国内钢厂行成价格联盟,统一与巴西澳洲铁矿巨头公司谈判,因此当年日本也能以合理价格进口铁矿石。

  而到新世纪中国经济腾飞,成为新的基建狂魔后,却不能影响到铁矿石的定价。2010年巴西淡水河谷,澳洲必和必拓,力拓三大矿业巨头联合起来,依据所谓的普氏价格指数来制定全球铁矿石价格,而这个指数是由美国普氏能源公司所编译的,从此铁矿石价格是一天一个价,美国人搞出的这个普氏价格指数很明显是帮亲不帮理,吃亏的总是买家。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