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

2022-08-04 10:45:00 首页 > 股票 好运到财经网整理

第1位网友观点:

  解放前上海的外资银行(10)

  德华银行

  德华银行(Deutsch-Asiatische Bank)由德国13家有势力的银行和企业发起创立的。当时德国垄断资本家看到许多国家在中国创设银行后,都未能获得理想的成绩,而设在中国的汇丰银行却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他们决定按照汇丰银行的模式在上海开设一家德国银行。从开始酝酿到最后成立,始终是在德国政府的直接支持下进行的。其中德意志银行、国家贴现公司和瓦沙公司发起创立,再加上华泰银行、斯坦因洋行,五个机构共投资230万两。

  德华银行在上海曾经有过两个,初期的一个在外滩,通过买下有利银行的行址(中山东一路14号)进行改建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查封,后由中国政府接管并在以后交由交通银行使用,到1937年拆除。另一个在当时九江路89号江川大楼(原九江路7号),1923年德华银行再次设立时使用,呈新古典主义风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中国政府委派的中国银行接收。

  地址:九江路89号

第2位网友观点:

  1896年9月光绪命令盛宣怀,筹办股权完全属于中国的银行,但次年2月光绪却犹豫了,气得盛宣怀以辞职相逼,怒吼道:“似此糊涂世界,何以尚想做事?!”

  当时,西方各国纷纷在上海设立银行,金融命脉几乎被他们牢牢攥在手里,但是,中国传统的钱庄票号却很难发展起来,甚至连左宗棠、李鸿章、郑观应等人,曾试图创办银行,但都不了了之。

  面对西方的手越伸越长,我们却无力反击,朝堂上下只能无奈的沉默着。正在这时,时任全国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向光绪申请创办银行并取得同意,一下子惊动了朝堂内外,甚至引起了各方资本的注意。

  首先,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向盛宣怀叫板,宣布自己会召集华商筹办银行;紧接着,由俄、法等国和清朝合资的华俄道胜银行,其老板直接质问盛宣怀:“中俄已有合作,为什么还要开设新的银行?”

  盛宣怀没被他们吓退,毫不客气的直接回击:“和贵国合开银行,是体现本国善意,难道因此本国不能再开设银行做生意吗?”转头就向王文韶和张之洞致电,急切的表示“开办银行时不我待”。

  但是,他等来的不是朝廷的支持,而是来自上司的直接打压。张之洞认为,他已经在1893年就建成了湖北银圆局,盛宣怀筹建银行,肯定就要铸造银圆,如此,就会威胁到湖北银圆局的市场、降低重要性。

  不过,此事后经王文韶的调解和劝慰,并且,盛宣怀接受了张之洞提出的几项条件,张之洞才勉强同意其筹建银行。

  到1897年的2月,盛绚华终于磕磕绊绊的将银行的筹建,推行到招商环节,没想到,总理衙门大臣荣禄又跳出来公开反对,并提出各种反对意见。

  眼看进度又无法推进,盛宣怀的恩师李鸿章,私下提点他:“汇丰银行的背后,有荣禄的力量。”盛宣怀恍然大悟,于是立刻跑去总理衙门,耐心回复荣禄提出的所以意见。

  搞定荣禄,银行筹办已成定局,没想到,监察御史管廷献突然上书弹劾盛宣怀,除了对银行章程提出的5条反对意见外,还向光绪报告,称盛宣怀“为一己私利独揽朝廷的银行、轮船和电报大权”。

  果然,不出所料,光绪看到这份奏折后,对盛宣怀起了疑心,同时,也动摇了筹办银行的决心。

  已经入股和准备入股的商人们,看到光绪犹豫的态度后,纷纷向盛宣怀提出“撤资”,或者对入股银行的事开始闭口不谈。

  光绪的态度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正常招商,盛宣怀看着自己的努力要付诸东流,气得发狂,直接将一封辞呈交给王文韶,表示自己将“挈全眷而返,举亲耕读,从此再不与人言家国事!”

  朝中众人没想到盛宣怀会直接辞官,事情闹大了,一时之间,各方都不知要怎么收场,还好王文韶极力挽留劝说,盛宣怀才收回辞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然有人爆料,称“总理衙门对开办银行提出新疑问”。盛宣怀再次强势回应:“中外早已传扬,若届期不开,失信莫大于是,商股必致全散,以后诸事万难招股!”表示银行的创办势在必行 !

  终于,在1897年5月27日上午,“中国通商银行”的大旗在上海外滩6号的屋顶上升起,由中国人全权创办、全华资的“中国第一家商办银行”就此成立。

  如今,中国银行业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的规模和利润增长,2018财报年度,中国银行业创造了全球银行业近1/3的利润。

  并且,中国商业银行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中国工商银行连续7年保持全球一级资本最大银行桂冠,同时,全球前四名都被中国的四大银行包揽。

  至于盛宣怀,此人的评价褒贬不一,他晚年出逃之事,更是不能被理解和原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他对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巨大影响,更是旁人无法匹及的。

  现在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前人的付出和努力,正因为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能坚持理想、坚定信念,才为如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书好书推荐# #头号周刊#

第3位网友观点:

  解放前上海的外资银行(12)

  华比银行

  华比银行为比利时通用银行在1902年设立的银行,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同年12月在沪设立分行,曾经为比利时在华最大的外资银行之一。最初分行地址是外滩20、21号被称作沙逊姐妹楼的两幢3层楼房里。1929年沙逊大厦竣工后华比银行中国总部租用沙逊大厦底层东大厅,与荷兰银行毗邻。建国后,华比银行曾被批准经营外汇的“指定银行”,代理中国银行买卖外汇及国外汇兑业务。1956年申请停业清理,1976年正式停业。

  沙逊大厦由公和洋行设计,华商新仁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4617平方米,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大厦高10层,局部13层,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顶端的高度为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在腰线和檐口处有雕刻的花纹。外墙除第9层和顶部用泰山石面砖外,其余各层均用花岗石作贴面。大厦东立面顶上建有形似金字塔呈墨绿色的瓦楞紫铜皮屋顶,坡度很陡,高约10米。当年大厦底层临外滩的房间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

  地址:中山东一路20号

第4位网友观点:

  解放前上海的侨资银行(1)

  华侨银行

  华侨银行有限公司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它是在1932年由华商银行、和丰银行和华侨银行合并而成的。

  九江路120号华侨大楼曾为华侨银行上海分行正门。华侨大楼是一幢十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它是英商新瑞和洋行设计,由英商上海业广地产公司于1929年投资兴建的。因底层租给华侨银行,故整幢大楼命名“华侨大楼”,大楼为商住两用建筑,外形上小下大,五层以上逐层退缩,犹如梯形。这幢大楼见证了这家新加坡银行自1925年在中国开展银行业务以来 90余年持续不断在中国长期经营的历史进程,其在上海的分行设立于1927年。目前华侨银行上海分行行址在浦东新区源深路1155号华侨银行大厦。

  地址:九江路250号

第5位网友观点:

  解放前上海的中资银行(33)

  浦东商业储蓄银行

  1928年3月,浦东陈子馨等在杨思地区创建了第一家银行——浦东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为浦东银行,是上海唯一一家以“浦东”为名的银行。开设时吴凤如任董事长,杜月笙为董事,经理为斐正庸。该行在浦西市区设有分行。1931年,总行从杨思桥迁至上海泗泾路1号,并增设赖义渡(民间又叫“烂泥渡”)分行,杜月笙任银行董事长。1933年又增设周家渡分行。1934年总行迁至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284号浦东同乡会会所——浦东大厦。1931年,浦东银行曾发行过面值为100枚铜元的铜元票。该票上端印有“上海浦东”四字,四字下为一幅泊于黄浦江边的装货巨轮图画。底下亦有“上海浦东”四字。

  地址:延安东路284号

第6位网友观点:

  解放前上海的中资银行(57)

  辛泰银行

  辛泰银行于1931年3月1日创立于上海,发起人是徐桴、姚慕莲、王心贯等。原名辛泰银业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8月行址迁至上海泗泾路36号。1933年5月改名为辛泰银行,行址迁至宁波路94号,10月1日正式开业。1935年12月8日迁人河南路148号自建大厦。该行为适应福建省地方需要起见,先后设立福州、厦门分行,延平、浦城、洋口办事处,后陆续停业。1947年总行迁至上海江西中路120至124号,后因业务萧条,1950年3月23日停业。

  1930年,张承宗来到辛泰银行担任银行职员,并开始参加爱国运动。然而,辛泰银行当局担心爱国运动被国民党镇压,亲自找张承宗谈话,以将在南京开设分行、调他去做经理为条件,要求他停止救国运动。张承宗当面加以拒绝,表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37年,中共党员张承宗在辛泰银行建立了党支部。“九•一八”的爆发,点燃了上海金融业职工的爱国热情。1936年10月,上海市银钱业业余联谊会(简称“银联”)成立,张承宗当选为理事。图1-4为河南中路148号,图5为江西中路120号。

  地址:河南中路148号(1935年行址)江西中路120号(1947年行址)

第7位网友观点:

  解放前上海的外资银行(6)

  汇川银行、利华银行、利生银行、利昇银行

  跨入19世纪60年代,自身刚于60年代初开业就急急忙忙来上海设立机构的是英商汇川银行、利华银行(亦称利彰银行)、利生银行和利昇银行。汇川银行于1861年,其余三家于1864年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资本额小,规模不大,又均于1866年金融风险中一起倒闭,我们不妨称之为昙花一现的“小四行”。

  汇川银行(Central Bank of western India)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9月13日在上海开业,收售汇票和信用证,行址在福州路。第一任经理为卡思伯特森,总行在印度孟买,资本50万英镑,同治五年(1866年)倒闭。

  利华银行(Asiatic Banking Corporation)亦称利彰银行同治三年8月6日在上海设分行。总行在伦敦,收售汇票,发行信用证和经营各种银行业务,曾以利彰银行名义发行钞票。资本为50万英镑,同治五年倒闭。

  利生银行(Bank of Hindustan,China and Japan,Ltd.)同治三年2月1日在上海设立分行,收售汇票,发行信用证和经营各种银行业务,行址在江西路,经理为安德森,总行在伦敦,资本100万英镑,同治六年1月25日倒闭。图三29号是利生银行,1912年拆除。图四左为禅臣洋行右为利生银行。

  利升银行(Bank of India)同治三年12月6日在上海开设分行,总行在印度孟买。同治五年5月30日倒闭。

  1866年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潮从英国伦敦很快影响到了中国上海,几家资本薄弱、投机过多的英商银行不能幸免于难。5月23日,汇隆银行倒闭!5月30日,利昇银行倒闭!7月7日,呵加剌银行倒闭!11月30日,利华银行倒闭!12月29日,汇川银行倒闭!撑至1867年1月25日,利生银行也倒闭了!暴风雨过后,上海原有的11家外商银行幸存下来的只有丽如、有利、麦加利、法兰西、汇丰等5家。

第8位网友观点:

  解放前上海的中资银行(21)

  国华银行

  国华银行,1928年1月27日成立于中国上海,是当时主要商业银行之一。创办人为邹敏初、邓瑞人等,总行设上海。经营商业银行、储蓄、信托、仓库、外汇等业务。1948年改名:国华商业银行。

  国华银行大楼这两扇大铁门朝向为东南,高度约10米,相当大楼的2层楼高。大门形状为通常的拱形,上半部分半月形,有的说“金光四射”,有的说“孔雀开屏”,实际上是简单的扇形,在装饰艺术派建筑中常用。大门主体纹饰中西结合,有中国文化乾通元宝的符号,也有西方货币元素。门上铭刻了门牌号码——342号。大门原是黑色,解放后一度改为灰色,后经维修又改为黑色。大门开闭是向两边平移,底部有凹槽,门锁采用传统挂锁。大门门厅墙面装饰大理石,材质图案等至今没变。今天来看国华银行大楼的大铁门,不仅是供欣赏、怀旧的,最主要的是从中了解上海近代建筑钢门窗生产的历史轨迹。二十世纪初,西式建筑渐成上海建筑业主流,金属门窗、建筑五金最初完全依靠进口。1921年,第一家华商钢窗厂——中国铜铁工厂开办,早期厂房设在海防路,后又在柳营路设分厂,事业逐渐壮大。

  地址:北京东路342号

  建成年代:1933年

  风格:装饰艺术派风格

  投建方(建筑师):通和洋行李石林设计,怡昌泰营造厂承建

  保护身份 :1994年被列为优秀历史建筑

股票

MORE>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